朱小慧 栏目: 亿恩观察 2天前
“出海好啊,跨境电商好啊,跨境电商满是金子……”
大概几年前,这样的论调比比皆是,但就最近三年来说,跨境圈从疯狂火热日渐低调。打开各个社媒平台,卖家们对于行业的分享欲似乎也下降了,主页渐渐被基金股票、家长里短等填满。
他们“退圈”了吗?其实并未。行业没落了吗?数据显示并未。
虽然显得沉寂,但进入跨境圈的后来者仍是络绎不绝的。
跨境5个月亏掉40万
“看到Temu上那些家居用品卖得火,我觉得自己有供应链优势。”
Scott曾是一家传统外贸企业的采购经理,但近两年通过身边的人陆续了解到跨境电商。去年年底,他决定辞职,带着多年积蓄一头扎进亚马逊。
今年3月中旬,Scott带着首款产品LED灯带走进跨境电商市场,由于早先采购比较大手笔,因此一来他就花掉了近10万元的采购成本。
“太没有把控了,当时也很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大干一场”,Scott如是说。
很顺利,第一个月Scott就出了300+单,因为客单价还可以,所以毛利表现可观。在刨除物流费、平台佣金等成本之后,Scott预计按照这样的出单速度,可以很快将亚马逊上的电商生意步入正轨,并让自己的收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Scott很快投入几万元用于SP广告投放,关键词竞价从0.8美元一路加到1.5美元,订单量果然稳步上升。
显然,太顺的开局不会有太美满的发展,世界大多遵循“高开低走”的规律。
6月初,Scott的产品listing突然被下架,后台显示“涉嫌专利侵权”,原来该产品的核心设计已被国内卖家注册专利,对方通过律师发起TRO,冻结了他账户中的10万元。Scott试图找供应商维权,却发现采购合同里根本没约定知识产权责任条款。
祸不单行,同期Scott发现另一款产品迟迟未到亚马逊仓库,寻找货代多次,货代从最初的“再等等”到之后的“可以联系亚马逊仓库看看”到最后的已读不回和拉黑,Scott无奈接受货件丢失的现实。这还不是最头疼的,因为未能及时补货,店铺库存告急。
即便如此,广告预算也不敢停下来,因为一旦暂停投放,好不容易积累的搜索排名就会下滑。
“后来因为缺货,产生了超过15%的退货率,店铺DSR评分狂跌,触发了亚马逊的流量限制。”
为维持单量,Scott不得不将广告单次点击出价提高到2.2美元,转化率却从最初的8%降到3%以下。10万元广告费花完,ROI不足1。与此同时,竞品们又开始压价,其他平台更是价低,毫无竞争优势。
一旦停止广告,销量立刻断崖式下跌。Scott称,70%的销量需靠广告维持,“广告依赖症”难被解决。
8月底,当最后一笔5万元流动资金耗尽后,Scott关闭了店铺,跨境入局不到半年,Scott得到了一个亏损40万、最终离场的结局。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亿恩网,Scott的创业故事持续五个月,与行业报告中新手卖家的平均存活周期吻合。
而亿恩网从各个社媒平台也能看到,新手卖家们在跨境电商平台的起步之艰:
“——两个月了,出10单这对吗?
——怎么我打工的时候觉得日出30单很少?
——不出单就算了,怎么各种服务费那么高!
——第四个月了,单量依旧是过山车,焦虑……
——开广告才有单,不开就0;
——可能是我的品有问题吧;
——FBM三个多月了,一单没出;
……”
如Scott这样高投入高亏损的卖家并不少,还有卖家称半年亏了60万,现在还在赌一个“前途光明”。
“厂二代”也被迫入局
当然,Scott只是中国新手卖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缩影,有如他这样摸索失败的,同样也有表现可圈可点的。
Alex从未想过,接手父辈创办的工厂仅仅2年,才对供应商、代工、批发等业务渐渐上手,又要重新当起学徒。
去年下半年,连续4家合作的外贸公司因美国买家砍单而被迫积货,Alex带着工人赶制出来的几千套户外家居产品就这样失去了货主,采购方直接弃单,工厂资金链陷入危机。
“本来那个时候我们的代工利润就已经跌破5%了,又来了这么一出,货款没有收到,产品又积压着”,Alex表示,最后几个月代工订单的利润只够发工资。
无奈,Alex也学别的工厂主开始在各个平台开始直播清仓,但“三个月只卖了11单,我真笑了”。
看着日渐下滑的业绩表,Alex和父亲决定收缩工厂规模及代工业务,寻找新出路,动机直白而迫切。
于是Alex开始关注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不用借由他手出海。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欧洲电商市场规模将达1.38万亿美元,其中户外家居品类增速超20%;Mastercard调查也显示80%的欧洲消费者计划增加户外体验支出。
“我们算过账,按照代工到贴牌再到销售欧美市场,中间环节的利润非常可观。顿时就觉得这么多年白干了!不如自己直接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这个念头让Alex决意转型,他在多个平台留意了同类型卖家的大概市场表现,春节后注册了亚马逊和产品品牌,带着30万元启动资金踏入跨境电商领域。
虽然赛道选定户外家居,但是细分产品众多。Alex坦承会利用AI对市场进行一个初步的洞悉和认知,同时关注平台具体产品的表现;之后再次通过AI分析欧洲市场热搜词和用户评价,了解消费者未被满足的产品痛点。
做完以上基本工作,Alex借助本身的工厂优势,以及国内供应链优势,将产品材料进行升级,在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前提下更贴合用户需求。
出海并非一帆风顺。众所周知,亚马逊虽然流量大但竞争激烈,且欧洲市场的合规要求高、各类税费复杂,对于初入新手Alex而言,产品、平台、投流、市场等等,要学习的东西着实多。
一开始,Alex在亚马逊上一直“交学费”。首批500套产品进入FBA仓后,2个月内仅售出40套,“不过听说这个成绩也算好了,一开始确实是有点焦头烂额,还有各种广告投放之类的搞不懂。”
由于listing没有优化好,深度依赖翻译器的机器翻译导致产品描述生硬,图片不符合亚马逊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且不足够展示产品亮点,同时没有突出关键卖点“环保材料”,导致产品点击率虽达3.2%,但转化率仅1.3%。
Alex深感要一个有多年亚马逊运营经验的员工的重要性,开出比行业平均高的薪资寻找“老手”,复而得以少走了更多弯路,提高了效率,对于平台的运营有了更多实操上的认知。
亚马逊PD的到来,让Alex在跨境电商第一次有了出单的“快感”,“我们第一天一个链接就出了将近百单,比前几个月加起来还多。”
如今进入跨境电商不过半年,其店铺业绩在不断上升,且环比数据表现亮眼,半年累计销售额达数十万欧元,利润率也在不断提高。
最重要的是,Alex始终没有打价格战,据其表示,虽然生产成本、平台佣金、物流费用、广告营销以及仓储、退货等成本不低,但因本就是属于高客单价产品,因此相信随着运营不断成熟和逐渐打开市场,预计会有可观的利润。
“和运营同事估算过,今年应该可以将利润率提高到15%左右”,Alex提到,“虽然我们产品单价略高于竞品,但不走低价路子,在产品质量上严抓,为品牌做铺垫,为后续溢价奠定基础。”
对比过去代工5%的利润率,跨境电商为濒临倒闭的工厂带来了新生机,未来Alex的跨境之旅如何继续走下去,其称:“先回本,在亚马逊上站稳脚跟,然后看看其他平台的发展可能性;针对市场开发更细分的风格和需求产品。”
从订单危机到蓝海发现,虽然跨境电商门槛较前些年变高,但仍是巨大的红利市场。
跨境还能不能?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跨境电商相关企业3.3万余家,2025年1月到9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1万余家,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194.1%。
数据交叉验证,以“跨境”为关键词在企查查搜索,截至9月初,今年已新增相关企业近3.4万家;而以“跨境电商”进行搜索,同期新增超过3万家。
数据虽然差异大,但可以看到的是,跨境电商行业仍然火热。
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同比增长4.7%。
海外电商市场依旧在持续保持需求的增长,比如美国。Marketplace Pulse在8月的调查中提到,目前美国的电商市场“重回火热”,在零售总额增长40%的情况下,电商的增长贡献不容小觑。
仅以接下来的销售旺季为例,NRF最新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显示,今年万圣节,美国零售支出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31亿美元,高于去年的116亿美元,也超过2023年的122亿美元历史纪录。按人均计算,消费者支出预计达到114.45美元,较去年增长近11美元,并刷新2023年的108.24美元纪录。
但对于中国卖家而言,今年区域市场的分化愈发明显。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日均进出口额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建交初期一年的贸易规模;而对美出口则下降9.9%,第二季度受“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双边贸易同比降幅一度扩大至20.8%。
由于关税的反复、以及价格战的激烈,不少卖家也有了“弃美投欧”的想法。
同时,北美市场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表现并不亮眼。Digital Commerce 360的分析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商销售额虽达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6.1%,但增速降至两年来最低水平。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调查显示,66%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一旦海外商品价格上涨10%,他们将优先选择本土商品。这种消费转向直接导致电子产品、运动用品、家具等核心品类在线订单出现两位数下滑,只有食品杂货品类表现持平。
一位深圳家居卖家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告诉亿恩网,其美亚站销量同比下滑了35%,“且关税、广告竞价等成本在增加,利润空间被多向挤压”。
与北美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市场的韧性增长。
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欧洲电商市场收入将达到7079亿美元,预计2025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95%,到2029年用户数量将增至4.46亿,渗透率达55.8%。
其中中欧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规模年增长率12%,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市场的电商增速更是高达15%-20%。更重要的是,去年中欧跨境交易额中超过50%来自中国,这为中国卖家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兴市场的崛起为跨境电商注入新活力。
同样来自Statista的数据,2025年,东南亚电商市场收入预计达1336.2亿美元,各个细分市场都在爆发,比如新加坡67%的消费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跨境购物,购物目的地:亚太周边国家(如中国、日本)占52%,美国占27%,欧洲占18%。
拉美电商市场规模达1684.3亿美元,2025-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43%,预计2029年达2415.2亿美元;用户数到2029年增至4.19亿,渗透率提升至66.6%。其中巴西(占比45%)、墨西哥(30%)为核心市场,阿根廷、智利等新兴市场增速超15%。
海关总署数据也已表明,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中,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以拉美为例,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巴西、墨西哥出口分别增长18%和12%,远超欧美市场的个位数增速。
总而言之,跨境电商仍可行,然而竞争悄无声息愈演愈烈,卖家需更成熟应对市场变化,才能成为吃到蛋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