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赵恒 栏目: 亿恩观察 1天前
简介:Temu发起重返美国市场的突围之战。
今年9月初,彭博社一则报道引发跨境电商行业震动。数据显示,Temu平台数十种最畅销商品的价格相比4月底平均下降了18%,部分商品折扣高达60%。
这一激进定价策略发生在Temu经历美国销售大幅下滑之后——6月某些周销售额下降超过30%,7月和8月继续下降超过10%。
价格屠夫重返美国
美国取消“最低豁免”政策彻底改变了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此前,美国海关每年处理约13亿个免税包裹,价值高达646亿美元。
这一变革使Temu依托中国工厂直发美国消费者小包裹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根据彭博Second Measure分析美国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汇总的数据,Temu在美国的销售额在6月的几周内暴跌逾30%,7月和8月继续下降逾10%。
随着成本持续上涨,Temu曾尝试将注意力转向欧洲。
然而,离开美国市场的代价是沉重的。在Temu缺席期间,其主要竞争对手SHEIN抓住了机会,抢占市场份额,尽管其同时也提高了价格。
这次强势回归美国市场,Temu除了大幅降价外,还停止了向买家收取进口费用——这些费用有时导致消费者支付的税款甚至超过商品本身价格。
一位卖家表示,Temu最近在其面向卖家的门户网站上加强了提醒,敦促他们降价以换取更好的应用流量。
针对平台的降价要求,有部分Temu卖家表示,尽管利润率下降,但他们基本上都愿意降价。
谈及原因,这些卖家表示能多一个在美国销售的渠道总是好事,不过想要实现销量增长仍较为困难。
对于那些在多个美国电商平台都运营有店铺的卖家来说,自Temu削减广告支出以来,该平台已成为它们在美国表现最差的渠道之一。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除了要求降价外,Temu还正在与第三方快递服务公司合作,以期建立一个全面的物流网络——从中国到美国的跨境运输,到仓储和最后一英里配送。
该知情人士补充称,Temu鼓励使用其他物流提供商或没有自己安排物流的卖家采用其服务。
据了解,今年早些时候,Temu曾要求商家批量发货,并在美国自己寻找仓库。自那以来,许多没有自己物流选择的小商家离开了该平台。
而一些在其他平台(如亚马逊)上也有店铺的大卖家则一直在使用第三方快递服务将Temu订单发送给消费者,其中包括亚马逊的物流配送服务。
根据全球移动广告分析平台Appgrowing的数据,Temu还加大了在美国的广告投放力度,其现在每天新增广告数量已跃升至数千个,有时甚至超过1万个。
不过与关税政策调整前的高峰期相比,Temu营销力度仍然低迷,当时该平台每天向消费者投放的新广告超过2万个。
随着Temu逐渐加强其在美国市场的存在感,平台卖家预计也会在销量方面看到反馈。
而在美国市场之外,Temu已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欧洲市场增长迅猛,本地化策略见成效
当Temu在美国市场经历波折之际,其在欧洲的发展却呈现另一番景象。
2025年上半年,Temu在欧盟27国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1.157亿,较去年下半年增加约1290万,增幅为12.5%。
增长主要集中在其五个重点市场:德国月均用户1930万(同比增长13.5%),法国1600万(增长19.4%),波兰1320万(增长12.8%),意大利1290万(增长13.2%),西班牙1260万(增长15.6%)。
增幅方面,罗马尼亚增幅最快,上半年用户数增长20.5%,达到470万。这些数据表明Temu已从快速增长阶段转向深度渗透阶段。
罗马尼亚等增长迅猛的市场表明东欧地区存在巨大潜力,而法国19.4%的增长显示西欧市场仍有深耕空间。
为提升用户体验并应对合规压力,Temu制定了80%的欧洲订单由本地仓库发货的目标。目前已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市场提供本地仓库配送服务。
本地化物流战略显著缩短了配送时间,从原来的几周减少到仅需几天。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是应对欧盟日益严格的产品安全监管和税务合规要求的重要举措。
不过,哪怕在欧洲市场Temu也仍需要警惕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
亚马逊低价商城发力
前段时间,亚马逊宣布已将Haul平价购物板块从移动端扩展至网页端,该专区主打10欧元以下的时尚、家居类商品,并推出满20欧元减3.5欧元运费的促销策略。
为吸引用户,Haul 推出满20欧元减免3.5欧元运费的促销策略,但目前产品配送周期最长需两周。
此次网页端扩展是亚马逊深耕平价市场的重要举措,旨在覆盖比价需求更强的PC端用户,并依托现有物流体系在低价竞争中构建差异化壁垒。
业内人士认为,亚马逊这一举措表明它正在积极调整策略,以试图在Temu主导的超低价市场中分一杯羹。
而对跨境卖家来说,虽然平台间的价格战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带来流量红利,但价格战压力也会不断压缩卖家的利润空间。
因此广大跨境卖家需要谨慎对待这次价格战,保住持续盈利能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