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晶晶 栏目: 亿恩观察 3天前
简介:2024年在国内请了顶流明星代言的SKG发力海外,2025年其母公司转战北交所重启IPO。
2024年在国内请了顶流明星代言的SKG发力海外,2025年其母公司转战北交所重启IPO。
一直以来,SKG的成功似乎都是依靠重金营销,其营收波动,研发不足。IPO进程更是一波三折,这次上市仍存不确定因素。
SKG母公司转战北交所
目前,SKG的母公司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未来健康”)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公司正式进入辅导阶段,拟在北交所IPO,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在本轮冲击上市前,未来健康曾4次向创业板发起进攻,最终都未能如愿。
2022年6月,未来穿戴首次递表深交所,经过二轮问询后再无审核状态更新,之后又分别于2022年12月、2023年3月、2023年6月三次更新材料,最终在经历完问询后,折戟创业板。2023年7月,未来健康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单申请,8月IPO审核状态变为终止。
从创业板撤单后,未来健康转向新三板。2024年8月,未来健康于新三板上市,挂牌至今并未达成任何股权交易。
未来健康成立于2007年,早期主要以白色家电为主业。2016年,其推出首款颈椎按摩仪并成为畅销产品,开始逐渐专注于可穿戴健康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倍轻松、科沃斯、石头科技。
如今未来健康在全球多个国家开设公司,包括新加坡、美国、荷兰等,产品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战略布局。
2019年,未来健康总部搬到深圳南山,当年旗下的颈椎按摩仪累计出货1000万台,占据业内销量第一的位置。截止目前,SKG的产品已经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700万。
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营收2854.94万元,同比下滑14.18%,该部分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4.87%。2024下半年,SKG加速出海布局,7月获得了摩根士丹利私募股权部门的亿元级独家投资,进一步助推其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速度。
SKG在亚马逊、TikTok、eBay、Lazada以及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加大投入。自入驻TikTok之后,与超过100位社交达人建立合作关系,还进一步牵手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让其担任SKG品牌全球健康大使。
凭借马斯克在全球范围内的超高知名度和话题热度,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话题,让SKG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大量传播,迅速拉起了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
在亚马逊和沃尔玛,SKG是按摩仪产品的热销品牌之一。SKG旗下的K6系列智能颈椎按摩仪曾在亚马逊PD期间拿下健康护理类目销售榜TOP1,销售额突破千万美元大关。
研发不足,营销出圈
在海外攻城略地的SKG沿用了国内的策略,依靠大规模营销拿下品牌曝光。
SKG国内的营销有目共睹,2020年,重金签下了当时顶流明星王一博做代言,在当年“双十一”期间,王一博定制款SKG K5仅1分钟就售出20000台。之后还有杨洋、古力娜扎、张凌赫等都做过SKG的代言人。
不仅如此,该品牌还先后拿下了《这!就是街舞3》、《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国新说唱2020》等热门综艺赞助,给产品打广告。一系列重金营销之下,2020年,未来健康的颈椎按摩仪实现销量471.08万件。
在产品销量提升的同时,SKG也被贴上了“重营销、轻研发”的标签。
2024年上半年,未来健康营收为5.95亿元,同比增长8.81%;扣非后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增长24.93%。
这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1.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80%,金额同比增幅高达35.88%;研发费用仅为0.42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7.07%,金额同比下降了9.99%。
在此之前,未来健康的研发费用长期在1亿元以下,占营收的比重低于10%。
为了丢掉研发不足的帽子,未来科技的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0.47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0.98亿元,整体增幅达到了108%。
不过和销售费用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2020年到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合计达到了近5.9亿元,而研发费用仅有不到2.2亿元,不足销售费用的40%。
而在未来穿戴拥有的1571项专利中,有1148项是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超过了70%,而公司拥有的69项发明专利中,绝大多数都是2020年7月前申请通过的,也就是从2020年加大研发投入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大额分红引问询
研发的不足,也给未来健康的持续盈利打上了问号。
SKG的可穿戴健康产品贡献了大部分营收,包括颈椎、肩颈、眼部、腰部、头部、腿膝等身体部位的按摩仪,其中颈椎按摩仪是最重要的关键品牌。
2020年公司主营产品卖出去8.55亿元,到2022年仅卖出4.54亿元,几乎“腰斩”。对此,深交所也提出问询,是否有持续盈利的可能性。
2022年,关键产品颈椎按摩仪的营收占比直降超30%,毛利率也逐年下滑。
盈利能力被质疑的同时,未来健康曾进行了巨额分红,2021年和2022年的分红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
2020年至2022年,未来健康的营收分别为9.91亿元、10.6亿元及9.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32亿元及1.19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2.10亿元、2.15亿元和1.65亿元。
2021年和2022年,公司突击分红分别为1.55亿元和1.60亿元,公司赚的钱还不够给股东分红。2022年和2023年度,未来健康再度进行了2次分红,分别为5000.00万元和3000.00万元。
从2021年至2023年,未来健康的分红累计高达3.95亿元。
未来健康在问询回复中表示,公司分红系出于增资扩股及股东资金需求的综合考量,分红方案是公司结合实际经营需要、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财务状况综合确定的,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或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及后续业务拓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
研发不足,盈利能力被质疑,股东进行大额分红……这家靠营销出圈的公司想要上市最终绕不过这些关键因素。未来健康能否顺利闯关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