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栏目: 亿恩观察 2天前
简介:涉事卖家痛心疾呼:“这次的案件和以往行业里流传的任何案件都完全不一样,真心希望以后中国卖家别再吃同样的亏。”
跨境圈惊现一起高达800万美元的天价索赔案件!涉事卖家痛心疾呼:“这次的案件和以往行业里流传的任何案件都完全不一样,真心希望以后中国卖家别再吃同样的亏。”
800万美元索赔砸下,深圳卖家懵了
2024年11月,深圳市车扬科技有限公司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危机——他们突然被卷入一场人身伤害索赔案,需承担高达832.5万美元(按照9月底的汇率计算,正好等于6000万元整,而车扬的注册资本恰好也是6000万元整)的赔偿责任。
事情还要从3个月前说起。2024年8月,车扬的一个店铺后台突然收到绩效通知:由于产品造成了人身伤害,账户提款被冻结。
事情的起因是一笔一年前的订单。2023年7月,美国的一位消费者在车扬的店铺购买了一款产品。同年10月,这位消费者一岁半的儿子误吞了产品配件遥控器里安装的纽扣电池(该产品并未配有纽扣电池,由消费者从其他渠道购买)。
根据消费者反馈,电池卡在了他儿子的气管里,需要到医院手术取出,然后气管被电池中的腐蚀性物质灼伤。为此,他将亚马逊告上法庭。2024年4月,亚马逊的律师将此事通过邮件告知了车扬。
“因为发件箱不是亚马逊,运营以为是垃圾邮件就没有看。”该店铺的负责人李莉表示,由于这一疏忽,他们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
或许是迟迟未得到回应,3个多月后的2024年7月,该消费者将车扬列为共同被告。次月,亚马逊冻结了车扬的店铺账户,车扬在发现店铺无法提款后才知晓此事。起初,消费者主张的索赔金额为8万美元,经律师谈判,这一金额降至1.5万美元。9月底双方达成和解,车扬随后第一时间向平台提交申诉回款。
可谁能料到,一个多月后,等来的不是平台申诉通过的喜讯,而是对方反悔,以及高达832.5万美元的天价赔偿诉求。彼时,由于中间并未中断运营,被冻结的余额已经累积到150万美元(刚冻结时22万美元左右)。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才突然意识到,对方并不想善了,和解只是他们放出的烟雾弹,目的是要拖延时间,然后让账户累积更多资金。车扬负责人刘继根说:“正常来说,双方有纠纷,都是希望尽快解决,但是他们几乎每次邮件回复都在1个月左右。”
重重困局下,破产已进入倒计时
车扬购买的产品责任险最高保额100万美元,再加上账户中被冻结的150万美元,远远不够支付索赔金额。有人或许会提议弃店了事,但现在这么做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亚马逊有权对剩余的部分进行追偿。也就是说,一旦平台查到他们的店铺、主体公司,或者同品牌在亚马逊上的其他账号,都有权利追讨剩余款项。
当跨境卖家遭遇海外索赔时,应对方法无非和解、弃店和打官司这三种。如今,弃店这种方式行不通了,那么和解金还有没有协商的空间?打官司又是否可行?
“之前平安保险请的律师评估过这个案子,我们自己也咨询了部分律师和服务商,他们都说这个赔偿金额很难谈下来。”李莉无奈地说道。
和解金额没得谈,那卖家如果下定决心打官司,能胜诉吗?
根据对方发来的索赔清单,他们支付出去的医疗账单总额为50多万美元,剩余的全部为精神损失费。相对832.5万美元的索赔金而言,造成实际伤害的那部分医疗账单少了非常多。然而,在实际案件判定中,车扬有极大的可能仍需按照对方提出的数额进行赔偿。
李莉向亿恩透露,由于这个案件涉及小孩子,依照美国法律,最终会进入陪审团审判阶段。而这个陪审团极有可能出于对小孩子的同情,以及对中国公司的偏见,做出对车扬不利的认定。尤其这个案件的发生地还是在华盛顿州。该州在产品责任险相关法律,尤其是涉及儿童赔偿的部分,规定极为严苛,处罚力度较大。
而且,或许是想尽快结束这个案件,亚马逊上周通过电话与车扬沟通,希望以500万美元与对方达成和解。刘继根说:“亚马逊是这个案件的第一被告,我们是连带被告,根据美国法律,亚马逊是有权直接结束这个案件的。”
根据开店协议,如果亚马逊赔偿了这500万美元,那之后这笔钱将百分之一百由车扬承担。也就是说,如果亚马逊按照此方案结束这个案件的话,除保险赔偿及账户冻结金额外,剩余250万美元,亚马逊将向车扬追偿。
对于车扬而言,这个案件无疑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据悉,出事的店铺是车扬在亚马逊平台最大的店铺,早在2014年便已开设,长期以来都是公司营收的中流砥柱。如今,不仅失去了这个营收主力,还要承担巨额赔偿,等待他们的似乎只有一个结局。“那肯定就是干不下去了!”李莉无奈地说道。
经验教训已摆上桌,卖家速看
对车扬而言,事情已成定局,但他们仍希望同行能从自身的遭遇中汲取一些经验,或者得到警示。
其一,不管案子是大还是小,被停止提款就要马上停止运营,然后移仓,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二,务必留意销售目的地的相关法案。2024年3月19日,美国的纽扣电池法案正式升级为联邦法案。该法案针对电池卖家、电池生产商,以及所有销售需安装纽扣电池设备的卖家,都制定了一系列详尽规定,内容涵盖电池仓的设计标准、必须添加的警告标识等。在本案中,车扬是在出事之后才关注到这项法案,此时补救已来不及。
其三,购买产品责任险时,卖家需要仔细确认保单的承保范围。在保险公司的规定中,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不在承保范围内的。这些产品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不会进行赔偿。就像在这个案件中,保险方就曾以车扬的产品不符合当地法律为由,认定其保单不成立,进而拒绝进行理赔。
“在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通常只会给到卖家一个保险凭证,上面有保单号和卖家的基本信息,但没有具体的条款,如果出事了,后面和保险公司就说不清了。”李莉告诫道。
其四,产品责任险之外应该配备其他保险。因为产品责任险最高保额就100万美元,如果遇到车扬这样的巨额索赔,根本不够用。如果还有其他保险来共同分担风险,就能在关键时刻为企业筑牢更坚实的后盾。
关于这个案件,美国JS律所卖家律师郭律师JULIE也给出了专业的思考和见解。她表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了巨大挑战。第一种挑战是平台封号冻结资金。第二种挑战是卖家在美国被原告律所起诉TRO冻结店铺资金。
第三种挑战就是这种消费者产品质量责任诉讼。这种诉讼很可能会越来越多,成为中国卖家在美国被收割的另外一种方式。对于这种案件,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会同时起诉平台和卖家。平台会聘请自己的律师。但平台律师只会保障平台的权益。卖家最好要单独聘请自己的律师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案件降低或者不付赔偿额。为避免店铺资金被冻结、销售受影响,中国卖家需要提前防范在美国因消费者发起产品质量责任诉讼而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