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栏目: 亿恩观察 5天前
简介:近日,有着70家门店、深耕家居行业近五十年的美国家居大卖Metro Mattress,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冲击及自身经营难题的双重夹击下,资金链断裂,最终只能以清仓3折的惨淡姿态黯然退出市场。
近日,有着70家门店、深耕家居行业近五十年的美国家居大卖Metro Mattress,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冲击及自身经营难题的双重夹击下,资金链断裂,最终只能以清仓3折的惨淡姿态黯然退出市场。
一、从70家门店到破产清算!美国家居大卖陨落
Metro Mattress的发展轨迹,恰似美国家居零售业的一面镜子。1976年创立后,它凭借对美国东北部市场的精准布局,以及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迅速在床垫领域站稳脚跟,巅峰时期拥有70家实体门店,覆盖纽约、马萨诸塞等多州核心商圈。在实体零售的黄金年代,其线下体验店模式备受青睐,成为无数家庭选购床垫的首选。
然而,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变化,Metro Mattress为维持价格竞争力,逐渐将产品采购重心转向中国。到2024年,其超过60%的床垫产品依赖中国进口,这一决策在成本控制上获得了短期收益,却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2025年10月1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进口床垫加征30%关税的决定,让Metro Mattress的成本结构瞬间崩塌。财务数据显示,其毛利率从2023年的32%骤降至2024年的18%,到2025年第三季度已转为负值。在申请破产保护时,公司资产不足900万美元,负债却高达230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超过255%。
为挽救危局,Metro Mattress管理层进行了殊死一搏。他们先后采取了关闭30家亏损门店、裁员40%、与21家潜在投资方接洽等一系列自救措施。然而,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这些努力都未能扭转局面。“没有投资者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公司CEO在破产听证会上坦言,“高额关税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
最终,纽约北区破产法院正式批准Metro Mattress进入清算程序,允许其跨门店调拨库存,并通过灵活定价的方式加速资产变现。如今,这家老牌企业的线下门店已纷纷挂出 “结业清仓” 的醒目招牌,曾经人头攒动的产品体验区,如今被满满当当的打折商品占据,不复往日热闹。更令人唏嘘的是,数百名员工正面临失业危机,这家深耕行业近半个世纪的区域龙头,终究还是没能扛过这场席卷美国家居零售业的寒冬,黯然退出了市场。
二、美国家居行业进入"破产高发期"
Metro Mattress的破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家居零售业持续深化的系统性危机的显著体现。近年来,该行业已全面进入"破产高发期",形成令人忧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区域零售商到全国连锁巨头,无一幸免。
2023年,美国家居用品零售巨头3B家居(Bed Bath & Beyond)宣布破产,关闭全部剩余门店,这一曾经的家居零售帝国轰然倒塌,标志着传统家居零售模式的深刻危机。2024年初,拥有百年传承的舒达-席梦思床品集团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其负债规模高达19亿美元,创下家居行业破产案的新纪录。2025年6月,拥有超过200家门店的家居装饰零售商At Home因20亿美元债务压力宣告破产,计划关闭26家门店,再次印证了行业危机的持续蔓延。
据美国家居零售商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美国经营50年以上的传统家具店存活率仅为31%,大量中小型私人零售店在无声中悄然退场。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和结构性调整。
这场倒闭潮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冲击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以Metro Mattress为例,其破产直接导致中国、越南等地的供应商面临超过千万美元的货款损失,而本地的配送服务商、安装团队和营销合作商等小型企业也遭遇严重的现金流危机。
位于纽约州的床垫配件供应商陈先生坦言:"Metro Mattress的破产让我们损失惨重,这笔欠款可能导致我们不得不裁员30%,甚至考虑业务转型。"类似的困境在整个产业链中不断上演,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物流服务商,无不感受到这场寒冬的寒意。
更广泛地看,行业整体收缩导致原材料采购规模大幅减少,物流需求持续下降,进一步拖累相关产业的发展。北美最大的港口数据显示,家居类产品的进口量在2025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了18%,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这场危机中,消费者与员工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关税政策与企业成本压力最终不可避免地转嫁到终端价格上。沃尔玛等零售巨头高管在近期财报会议上坦言,受关税影响,约三分之一的进口商品面临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其中床垫等家居用品的价格平均涨幅达到15%-20%。
与此同时,Metro Mattress等企业的破产已导致数千名员工面临失业困境。在就业市场持续疲软的背景下,这些从业者的再就业前景相当严峻。一位在Metro Mattress工作15年的门店经理表示:"我们不仅失去了工作,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职业生涯的寄托和方向。"
在这场深度调整中,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重塑。传统中小区域品牌不断退出市场的同时,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亚马逊凭借其强大的线上渠道优势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持续扩大家居品类销售规模;宜家则依托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和垂直整合能力,有效控制成本波动。目前,这两大巨头已合计占据美国家居市场28%的份额,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升。
这种市场集中化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运营效率,但也带来了市场多样性的显著降低。小型品牌和特色零售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消费者在选择减少的同时,还要面对持续上涨的价格压力。
三、转型启示:家居企业的破局之道
Metro Mattress的破产为家居行业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三大转型方向:
一是供应链多元化。过度依赖单一采购源的风险已不可承受,企业需构建“中国+东南亚+本土”的多元供应链体系,以分散政策与贸易风险。
二是加速数字化转型。传统零售必须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借助电商拓展渠道,运用大数据优化库存与运营,提升整体效率。
三是坚持差异化竞争。面对巨头的规模优势,区域品牌应聚焦细分市场,通过个性化服务、本地化体验建立独特价值,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从行业长期发展视角来看,当下的家居零售业倒闭潮,本质上是一次行业 “洗牌升级” 的必经过程。在这一轮调整中,运营低效、模式僵化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而成功存活的企业,会在竞争压力下进一步强化核心能力——不仅会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以应对风险,还会加速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并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行业整体向更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这场行业变动也为中国家居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已有部分中国企业抓住契机,通过 “抄底” 收购陷入困境的欧美家居品牌,快速获取对方积累多年的成熟销售渠道与品牌资产,为自身全球化布局按下 “加速键”,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更有利的位置。
暂无评论,快来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