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赵恒 栏目: 亿恩观察 2天前
简介:在消费市场急剧变化的今天,传统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总有一些敏锐的玩家能够在变革中找到机遇。高盛最新研究报告将雅诗兰黛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明确指出这家美妆巨头已进入“基本面拐点”。
分析师在报告中强调,雅诗兰黛通过“重塑美妆新境”战略,积极拥抱亚马逊和TikTok等新兴平台,成功扭转了业绩下滑的局面。
传统巨头的转型
据知情人士透露,雅诗兰黛此前开启了名为“重塑美妆新境”的战略改革,通过精简组织结构、加速创新进程以及对消费者的深度洞察,为这个传统美妆帝国重新注入了活力。
其中,渠道变革成为雅诗兰黛转型的核心抓手。
这个曾经倚重高端百货和奢侈品商场专柜的美妆巨头,如今已大举进军亚马逊和TikTok等数字平台。
截至目前,雅诗兰黛旗下已有八个品牌入驻了亚马逊的“高端美容”频道,而雅诗兰黛品牌和The Ordinary也已开通了各自的TikTok小店。这些举措不仅扩大了品牌的消费者覆盖面,更通过直播、联盟链接和创作者工具实现了营销创新。
高盛预测,雅诗兰黛最快可能在本财年第一季度恢复营收增长,到2027财年息税前利润率有望达到两位数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雅诗兰黛在高增长渠道收获了显著成功,特别是在美国亚马逊高端美妆商店、TikTok商店和东南亚在线购物平台Shopee等平台的表现尤为亮眼。
业内人士认为,雅诗兰黛的转型背后是深刻的行业洞察。
公司管理层认识到,消费者如今主要透过新兴数字平台搜寻美妆产品,因此将这些平台视作新媒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认知转变促使雅诗兰黛抛弃了过去逻辑混乱的部门划分方式,重新创建了护肤品牌部门、彩妆品牌部门,并裁撤了冗余的人员架构。
一批传统品牌的数字复兴
雅诗兰黛并非唯一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复兴的传统品牌。在更广阔的消费领域,一批知名品牌正在亚马逊和TikTok等平台上找回增长动力。
2019年,耐克宣布停止在亚马逊平台直接销售产品,意图强化自身的直接面对消费者战略。
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带来预期效果。随着线上竞争日趋激烈,耐克在重新评估其数字战略后,决定重返亚马逊平台,但这次采取了更为谨慎和选择性的方式。
耐克精选部分产品在亚马逊的“品牌专卖店”销售,同时利用亚马逊的广告工具精准触达潜在消费者。这一转变带来了显著成效:在回归亚马逊后的第一个假日购物季,耐克在平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以上。
露得清在TikTok的意外走红展现了社交平台的爆发力。这个强生集团旗下的护肤品牌已有近70年历史,在年轻消费者眼中曾显得有些“过时”。
然而,通过精心策划的TikTok营销活动,露得清成功重塑了品牌形象。
品牌与皮肤科医生合作,在TikTok上发布专业的护肤建议,同时邀请内容创作者展示其产品在日常护肤流程中的使用效果。
其中,露得清的一款祛痘洁面乳因一位创作者称其为“神奇洗面奶”而迅速走红,导致该产品在多个零售商处售罄。
露得清的成功证明,传统品牌通过权威专业内容与流行社交平台的结合,可以有效触达新一代消费者。
欧莱雅集团通过亚马逊高端美妆频道实现了业绩突破。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妆集团,欧莱雅很早就认识到亚马逊平台的重要性。
集团旗下的科颜氏、兰蔻等高端品牌纷纷入驻亚马逊高端美妆频道,利用亚马逊的物流网络和客户服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与传统专柜无差别的购物体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莱雅还利用亚马逊的数据分析工具,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优化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
这些传统品牌的成功转型证明了一个道理:再强大的品牌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须持续适应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积极拥抱新兴渠道。
传统品牌入场造成的冲击
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加大在亚马逊等平台的投入,长期以来依赖亚马逊渠道的中国卖家将面临不小的挑战与冲击。
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市场竞争层面,更深入到流量获取、品牌定位和长期发展战略等多个维度。
首先,传统品牌的入场改变了平台的竞争格局。。以雅诗兰黛为例,其约75%的产品产自美国或加拿大,几乎不受国际贸易中关税政策波动的影响,而这对于大量中国卖家来说却是一大挑战。
这种先天优势使得传统品牌能够在定价、促销等方面拥有更大灵活性,直接冲击了那些依赖性价比优势的中国美妆卖家。
另一方面,传统品牌凭借其知名度和营销预算,在亚马逊流量获取上具有天然优势。亚马逊官方也会对这些知名品牌提供相应扶持政策,导致中小卖家的自然流量大幅减少。
同时,传统品牌在内容营销上的投入,也让他们在亚马逊站内广告系统中更具竞争力。雅诗兰黛等品牌在TikTok上的营销造势,不仅为自身独立站或线下专柜引流,也同样带动了亚马逊店铺的销量,形成跨渠道的营销闭环,这种整合营销能力是多数中国卖家难以企及的。
长期来看,传统品牌加大在亚马逊的投入将推动平台的升级,最终改变所有卖家的生存环境。随着亚马逊越来越倾向于吸引高端品牌和提供优质体验的卖家,简单的铺货模式将难以持续。
中国卖家需要从“卖货思维”向“品牌思维”转变,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资产和忠诚用户群体。这一转变虽然艰难,但却是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