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雪苹 栏目: 亿恩观察 1天前
简介:各大平台封控机制再度升级。
各大平台封控机制再度升级。
最近,包括TikTok、TEMU、亚马逊、Ozon等在内的多家跨境平台封控力度持续加大,这波“无差别绞杀”致使一批卖家店铺遭遇重创,账号被封禁、资金被扣留、商品被下架且无法补货、类目被清洗的卖家不胜枚举。
欧美强压、平台规则收紧,卖家躺赚的野蛮时代终结,合规精耕的长期主义已然成为主流。平台打击力度空前的当下,提前预防显然远比事后补救更为关键。
数百店铺被封禁,TikTok大规模扫店
TikTok Shop美区对违规店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近期发起的大规模合规整治行动,更是打了卖家一个措手不及,数百家中国跨境店铺被“合规”利箭重伤,账号被封、资金被扣留,部分甚至连申诉入口都没给。
起初,一卖家在某社交平台发文称:“我刚刚卖出几千美金,店铺却突然被封,资金要90天后才能提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样被狙击的卖家开始表露自己的遭遇。日出20单的卖家一觉醒来打开电脑,准备查看TikTok店铺数据,结果却看到封店提示;搞了一个美国本土店的卖家账号上线一星期就被封了,显示资料原因;还有卖家一个月内积累的800多笔订单直接被取消,店铺款项1.2万美金全部被扣留。
很显然,报以侥幸心理的被封号卖家或多或少都触及了平台的合规政策。
“前天我还在和朋友炫耀单日GMV破万刀的战绩,昨天突然发现后台订单全部消失,以为是系统BUG疯狂刷新,结果跳出来红色封禁提示,我心脏都要骤停了,”卖家哭诉从天堂到地狱的全过程。
并坦言封店三大原因:用同一个IP登录多个店铺、物流信息填写货代提供的模版被判定虚假发货、违反平台比价规则等。
综合反馈来看,TikTok美区封店潮波及范围广泛,其中大量低质铺货、店群套利、仿牌侵权、虚假物流、店铺资料虚假等违规操作成为封禁的重灾区。
目前,平台已扣留部分违规店铺的货款,被封店铺普遍面临90天的资金冻结期,卖家若申诉需要根据违规原因提供真实有效的申诉文件。
彼时,卖家店铺被封、货卖不出去,但运费和仓储费还要照付,多层次夹击直接让上千中小卖家无以为继。
尤其是铺货类型卖家,没有供应链的他们多会通过非法手段套利,批量注册店铺、重复上架同质化商品、短时间突击上架超大量商品,表面来看能快速起量,发大财,但本质上透支着平台规则与消费者的信任。
于平台初期而言,大量的卖家和商品入驻是上选,但随着平台逐渐融入市场,卖家数量不断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台也会更新运营模式,例如当下的由粗放走向精耕细作。
正所谓“清理低质商家,优化生态”,如今的TikTok也走到了这一步,开始逐步收紧监管政策,留存精品合规商家。
今年1月以来,许多新手卖家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红利,便遭遇店铺被封的命运。一方面是卖家报以侥幸心理,忽视平台规则和要求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则TikTok在账号、内容、运营等维度进一步提高对卖家的要求。
3月开始,TikTok先对入驻门槛进行调整,企业化与本土化成为硬性要求,对卖家资格和公司资质要求也更为严格。
后平台上线商家账号健康评分新规,通过对商品质量、物流、客服响应等维度进行动态考核,收紧对卖家的税务监管,评分过低者将面临流量降权或店铺被封的命运。
深谙平台性情的卖家也开始转型,践行精品策略。深圳一3C卖家直接裁撤半数铺货人员,已组建了10人精品研发小组,单品开发周期从3天延长至2个月。
虽然此种模式缩减SKU,拉长了研发周期,但也为产品提供了溢价空间,提升客单价的同时,降低退货率。此种转型与平台的流量算法不谋而合,即商品质量分占60%、内容互动率占40%。
强化资质审查,TEMU美国本土店遭批量关停
因注册信息不合规,大量TEMU店铺被封禁,商品被强制下架且无法补货,用户无法查看和购买,本轮清扫让依靠“资料店”快速起盘的卖家遭遇重创。
虽然卖家可以在六个月内提交申诉,但整体难度较高。必须法人本人手持证件拍摄视频,并结合谷歌地图定位验证录制视频,操作流程麻烦不说,通过率极低。
做TEMU半年账号被封的卖家对此深有体会:“货上完没多久,投流才起量,就被平台限制提现,说我们资料存疑,申诉几次无果,30万直接被冻结。”
这并非TEMU的第一次大规模清洗,早在今年3月就有过一次严查,当时要求卖家提供真实且完整的资质文件,7月平台又推出 “资质交叉核验系统”,重点打击 “挂靠资质” 行为。
8月再次通过自动检测+人工复核双重举措升级审查资料真实性和账号关联性,显然就是为了清掉钻空子的账号。
对比真人店,选择资料店无异于饮鸩止渴,虽成本低但隐患多,封店风险极高不说,也往往存在人脸验证视频不完整、质保期无法保障等多重问题。
不过,也有卖家反馈近期封号原因并非单一注册信息不合规,还牵涉疑似关联操作、商品合规、联系方式欺诈、地址信息不实等,相关卖家均需重点关注。
除此之外,TEMU今年以来的合规整治还涉及到保证金政策调整.、跑水账号等。
1月春节期间,TEMU发布《关于调整店铺保证金标准的通知》,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卖家群体的热议。
调整后,部分半托管卖家保证金已从1万涨到3万,德国站个别卖家保证金达到7万,有CE认证的半托管店铺保证金提升至5000欧元(约合3.8万元人民币),致使中小卖家压力倍增。
常理而言,保证金上涨能转嫁一定风险、稳定资金链,但更重要的是平台在以此种模式加大运营合规的力度,门槛提高、收紧卖家质量,降低违规损失。
紧接着2月,TEMU便发布了整治跑水账号的通知,对于违规使用跑水单、科技面单等行为,TEMU直接对商家账号进行全店下架限制,并限制提现。
对于首次违规店铺、解除限制后再次违规店铺、恶意绕过尝试提供伪造信息等行为,平台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惩戒。一旦被认定为违规,其后果不止封号那样简单。
从保证金上涨、跑水账号整治,再到最近的店铺注册资料清查,TEMU多次行动的背后,不仅是是对合规的高度要求,推动平台生态的规范化和健康化,更在传递一个信号:不合规的店铺,未来难有立足之地。
封店率飙升,大批亚马逊店铺被关停
亚马逊封号行动并非偶然,而是对平台卖家的审查从未停歇,甚至在不断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个月内,平台已经开展六轮大规模账号审查,涉及违规操作、异常账户等多个维度,不少店铺因此陷入两难境地。
卖家于洋表示:“做北美站点的朋友,200多个店铺被封了三分之一,而且出事的卖家不止它一个。”隔三差五的扫号,一次性封一批店,让人深感业绩无望。
SmartScout数据显示,仅8月25日-8月28日,就有约2200个中国卖家的店铺在亚马逊上停止销售,涵盖家居、3C、家居与厨房、厨电等多个类目。随着时间的更替,这份数据中的卖家仍在持续增加。
“8月是心碎日,一夜醒来公司账号几乎全军覆没,”有卖家哭诉道,由于违反《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三条,商品详情页存在定价欺诈、无关键词、竞品引流三类违规,导致店铺被停用,资金被冻结。
就卖家们的反馈来看,八月以来的封号跟之前有所不同,美国站、欧洲站、日本站卖家均被波及到,本轮封号主要涉及的违规类型涵盖:刷单测评、账号关联、不适当库存、关键词滥用等。
以关键词滥用为例,大量店铺因产品Listing中出现关键词滥用、侵权表达以及误导性宣传内容等违规词汇,如注册商标词汇HULA HOOP;常用描述词operation;营销敏感词gift、推荐、最佳、免费等。
由于触发平台处罚,直接导致商品下架甚至账户停用。但据卖家透露,以往若是产品详情页面存在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亚马逊通常会向卖家发出警告,而这次是直接停用。
还有一部分卖家表示,并未出现此类违规行为,但账户还是被停用了。虽然亚马逊在其中提到若账户被误判可以提交申诉重新激活账户,但当下很多卖家不清楚被停用的具体缘由。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更是直接点名亚马逊和沃尔玛,要求其打击平台上使用欺骗性“美国制造”标签的第三方卖家,违规者将面临罚款、封店等严厉处罚。
不可否认,今年下半年以来,亚马逊对店铺合规性审查愈发严苛,从开始的清理评论、视频核验,到近期的类目整改,再到账号关联等等,每一轮的清扫都都在加强对店铺的监管和审查,而这无疑也在对卖家提出更高的合规性要求。
上万条连接被下架,Ozon大地震
事实上,不止是TikTok、TEMU、亚马逊等平台,包括eBay、速卖通、Ozon等在内的多个平台也在通过各式方式来加强封控。
eBay通过物流与账号关联双重追责,未达标或者间接违规都可能导致链接被下架,全店被封;速卖通则要求卖家提供三级类目授权证明,品牌授权与侵权连坐等。
如果说今年封控强度最大的平台,俄罗斯最大电商平台Ozon必占一席。前段时间,Ozon突然开展大规模清理行动,直击中国商品,一夜之间上万条连接被下架不说,还遭遇本土卖家恶意投诉。
霎时间,大量卖家陷入恐慌。诸多带有品牌标识的中国商品被锁定,而给出的下架原因则是无法提供商标注册证书、许可协议等关键文件。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即便恢复成本也高昂,平台模版广告费高达1.4万卢布。虽然部分链接得以恢复,但其商品权重和评论数据都会被清零。
其实,这场清理早有预兆,早在6月16日,Ozon就曾通过站内信通知卖家:将重新审核品牌文件,不合规链接将面临全店下架处理。
7月份,阿迪达斯向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递交一堆商标注册申请,后Kokoc集团将外企悄悄移回俄罗斯,市场风向已然转变。
当初,数十国制裁令下,欧美日韩企业纷纷撤离,大批中国性价比商品的涌入俄罗斯,如今曾属于中国卖家狂欢的卖场正被回流的欧美品牌填满。
彼时,平台也开始加大处罚力度,此前曾有消息传出一家中国电子产品卖家因拿不出真授权,一天就被罚了200万卢布,同时俄罗斯政府也开始草案相关法律,严打假货等。
不可否认,本次清洗中国卖家深受其害,有欧美品牌回归、平台升级品牌审核机制、政府严打等多重因素。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违规操作。据了解,部分卖家长期存在关键词侵权、商品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为大清理埋下隐患。
俄罗斯政府大清洗本质上是一场市场洗牌,推动电商规范化势在必行,反而是那些钻空子的卖家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期合规的重要性。
在未来,合规不是枷锁,而是护城河,卖家想要活下去也必须倒转思维。
要么合规,要么出局。平台新规之下,浑水摸鱼的会被卷走,反而老老实实选品,扎实做内容的卖家,能踩着浪尖冲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