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雪苹 栏目: 聚焦北美 1天前
简介:大卖冲击上市
资本冷静期的当下,仍有企业破土而出冲刺IPO,深耕的还是折叠自行车赛道。
83岁实控人带队,大行科工二闯港交所
7月22日,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行科工”)更新招股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
招股书的更新透露出大行科工最新动态:早在7月17日,公司已获港股上市备案通知书,允许发行不超过910万股普通股,并于港交所上市。
很显然,大行科工将迈入上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港交所聆讯。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大行科工第一次冲刺IPO,今年1月20日,大行科工就曾递表,但以失败告终。
不过,大行科工在业内的地位毋庸置疑。
据招股书数据,2024年大行科工实现收入4.51亿元,若按这一年的零售额估计,大行科工为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高达36.5%。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BROMPTON。
若按照零售量来看的话,2024年年销22.64万辆的战绩则将其推到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占比为6.2%。
其招股书中也提到,近几年公司的业绩和净利润均处于增长态势,在2022年-2024年期间,公司营收由2.54亿元增长至4.51亿元,其净利润也由3143.4万元跃升至5229.9万元。
如此看来,大行科工走向上市理所当然。
公开资料显示,大行科工为83岁的物理博士韩德玮在1982创立,他曾是物理学领域的名人,但在41岁时选择更换赛道,创办公司,拿着从30多名投资者中募集的200多万美元,开始生产折叠自行车,也正式从物理学家的身份转变为折叠自行车公司的创始人。
从中国台湾建厂到内陆深圳设立总部,再将产品销售到内陆和海外,公司目前的产品已从折叠自行车发展到其他类型自行车,诸如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等,共有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
不过,折叠自行车仍凭借较高的便携性和储存便利性位居零售量高位,2024年的零售量占比高达22.64万辆。大行科工大肆发展公司业务顺理成章,但迎接它的并非是蒸蒸日上,而是无数被人诟病的现状。
海外销售连续下滑,代工当道
与诸多企业一样,大行科工也奉行多产品、多渠道、多市场运行策略,但就目前来看它的策略过于呆滞。
招股书中数据显示,大行科工的主要产品有三类,按照价格来定位,分别为低于2500元的大众产品、高于2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中端产品、高于5000元的高端产品。
但贡献最大收入的为中端产品,占比一度超过6成,反而是大众产品占比日益减少,目前仅为2成左右。
而在销售渠道上,大行科工非常依赖经销商体系,其这部分的收入占比超过6成,不过这一占比也随着零售店的数量变动而变动,显然销售渠道改革势在必行。
公司曾尝试从线下、线上两个渠道扩大直销收入,线上通过京东、天猫等平台销售,虽然占比逐年扩大,但退货率上升的问题也分外严重。线下直销收入则逐步萎缩至3%。
国内稳住,大行科工便开始将触角伸到海外,但却收效甚微,其海外营收占比逐年降低,已经由2022年的22.1%缩减至目前的5.6%,几乎可以说是放弃了海外市场。
同时,大行科工在研发上也没有倾注太多心血,产品几乎全靠代工,不仅没有技术可言,还没有形成同比的品牌效应。
招股书中数据显示,近几年,大行科工的年销量虽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多由代工厂生产,且这一占比逐日增高。
2022年,公司代工生产自行车占其销量的比例仅为29.5%,到2025年前五个月这一比例直接变成65.5%。数据显示,2022年大行科工销售14.9万辆,相当于超4万辆车都来自于代工。
代工占比逐年增长进而拉大公司成本支出。据悉,2022年公司外包生产成本为3560万元,到了今年已经变成5830万元,占公司销售成本的比例达到了20.2%。
没有研发兜底,生产主要靠外包,销售成本还在升高,很显然,大行科工的产品毛利率不会高,产品品控问题也难以把控,而这或许也是拉胯公司净利润的一大重因。
虽然大行科工在招股书中表示已建立工厂,同时会将募集资金用于投资于生产设备,但就当下拥有5家OEM供应商的大行科工而言,任道重远。
极致分化的大行科工能走多远?
对诸多公司而言,库存都是命脉,把握库存周转日和库存结余亦是无数公司的重心,因为稍有不慎便会遏住公司的现金流,致使公司出现问题,而此刻命运的靶心再次正中大行科工。
报告期内,大行科工不仅库存飙升,由2022年的库存结余5774万元增至2025年的1.5亿元,其库存周转日还升到124天,积压风险更为显著。
截至今年4月底,大行科工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44.62%,占总资产的40.70%。可以说,公司存货占用了大部分的流动资金,但同行上海凤凰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个位数。
虽然大行科工表示库存增加是原材料采购,为满足产品生产,但明显的库存增速无疑在彰显现实问题,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极有可能已经出现失衡的情况。
除却招股书中透露的隐忧外,被曝出的公司问题也不少。
大行科工内部福利呈现极致的两方面化,对上,有股东的大额分红;对下,却拖欠员工社保等。
据了解,在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大行科工都曾进行大额分红,合计金额高达6150万元。但在此期间,大行科工却一直在拖欠员工社保,合计金额近千万元。
股东与员工福利的针尖对立无疑彰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即便当下,折叠自行车市场的规模不断提升,但大行科工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否经受住考验也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