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赵恒 栏目: 亿恩观察 2天前
简介:平台政策又有调整,是福是祸?
卖家注意,亚马逊分仓政策今日将再次迎来调整!
2024年3月,亚马逊针对美国站FBA新增了入库配置服务费,并提供了三种分仓选择:
最低货件拆分:商品尽量集中,发往单一地点,费用较高;
部分货件拆分:商品分散发往2-3个地点,费用相对较少;
亚马逊优化货件拆分:将商品分配到多个地点,无需支付费用。
2025年2月20日,也就是今天,卖家们将迎来亚马逊分仓政策的最新一次变动。
亚马逊分仓政策最新调整
根据亚马逊发布的公告,2025年2月20日起,平台将更新标准尺寸的亚马逊物流(FBA)入库配置选项。
据了解,此次新规取消了标准尺寸商品的“部分货件拆分”选项,仅保留“亚马逊优化的货件拆分”与“最低货件拆分”两种模式。
简单来说,亚马逊要把原来的三种发货模式砍掉一种,现在只剩两种选择:要么按亚马逊的算法要求把货分到更多仓库,要么多交钱少分仓。
根据亚马逊官方公告,新规实施后,卖家若选择“亚马逊优化的货件拆分”,需确保每件商品(SKU)至少包含5个相同规格的纸箱或托盘,且每个容器内的商品组合与数量完全一致,方可免除入库配置服务费。
有资深卖家比喻,这就好比是超市突然要求供货商必须把商品摆满5个货架才能免入场费,否则就要多交钱才能摆一个货架。
以卖水杯的卖家为例,假如该卖家每个箱子要装100个杯子和杯盖,那么5个箱子都得保持这个配置,一点不能变。
而最低货件拆分则没有纸箱或托盘包装要求,卖家可将库存发往所在地区域的单个仓库,并支付相应的入库配置费,此选项适合SKU多且发货量较小的卖家。
值得注意的是,大号大件商品的发货方式并没有变,相关卖家仍可以选择“部分货件拆分”选项。
对卖家影响几何?
从平台角度来看,新政策能够有效提高配送网络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但对卖家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有业内人士分析,受新政策影响,广大中小卖家的成本压力或将骤增,而对大件卖家来说则几乎没有影响。
FBA分仓政策调整后,其核心矛盾在于,此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卖家需要依赖“部分货件拆分”(分仓至2-3个仓库)选项来平衡成本。
而新规实施后,如果无法满足“优化货件拆分”的苛刻要求,就需要支付对应的入库配置费,届时卖家的物流成本将出现大幅上涨。
比如,不少铺货型(多SKU)的中小卖家可能会因为商品组合不一致被迫选择“最低拆分”,而一些测试新品的中小卖家也会因为发货量不足5箱而额外支付入库配置费。
另一方面,有卖家指出以往商品通常被分配至4个运营中心,如今“亚马逊优化的货件拆分”要求至少覆盖5个仓库,可能会导致头程物流的复杂度陡增。此前曾有卖家反馈因分仓导致入库时间延误,触发了缺陷费。
更棘手的是,多仓备货模式将对卖家的销量预测提出更高要求,一旦出现滞销风险很可能会进一步侵蚀利润。
此外,部分卖家可能会为了满足5箱条件,强行增加单次的发货量,这样做不仅会占用更多的流动资金,还会打乱未来的运营节奏。
对于仍可以选择“部分货件拆分”的大件商品卖家来说,他们可以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优势集中资源抢占市场,届时可能会有一批中小卖家因物流成本被挤出局。
一名中小卖家直言:“新规不仅没能带来便利,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季节性产品,很可能因为备货周期拉长而面临缺货风险。”
也有卖家认为,亚马逊虽然声称新规旨在提升物流效率,但实际上平台是在通过规则向卖家转嫁成本压力。
这是因为分仓新规将分仓决策权进一步向亚马逊倾斜,而卖家则需适应平台算法驱动的物流网络。比如,系统可能会将卖家的货件分配至偏远仓库以降低平台成本,但却增加了卖家的尾程配送费。
卖家该如何应对?
面对来势汹汹的分仓新规,想必不少卖家已经开始焦虑了。
但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卖家们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使新规对自己业务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卖家应根据历史发货数据,测算“优化货件拆分”与“最低货件拆分”的总成本差异(含头程运费、入库配置费、仓储费等)。
若单SKU发货量稳定且满足“5个相同包装”条件,则优先选择“优化拆分”选项;若SKU分散或发货量不足,则需评估“最低拆分”模式下的利润空间。
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可以考虑精简SKU结构,合并同类商品或淘汰低效SKU;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预判区域需求,针对性备货至特定仓库,避免多仓滞销风险。
最后,中小卖家还可以考虑转向海外仓作为缓冲节点,并根据FBA库存消耗情况灵活补货,以此来规避分仓导致的入库时效差异和缺陷费。
总的来看,虽然这次调整对于广大中小卖家来说大多是负面影响,但并非没有破局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快速适应规则变化并进行调整的卖家,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