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赵恒 栏目: 亿恩观察 3周前
简介:在亚马逊创业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对于一般的亚马逊创业者来说,薄弱的供应链通常是其创业失败的问题关键。有的创业者认为,如果能够背靠工厂,或许情况就会不一样。
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噩梦开始
来自深圳的小梦已经做亚马逊两年多了,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干,还能带娃。
听起来似乎岁月静好,但据小梦自述,真实情况已经糟到不能再糟了。
最开始,小梦是从老乡那了解到亚马逊好挣钱,很多夫妻店做了没几年就能买车买房。小梦听后心动了也想入场,但苦于没有相关经验,便付费参加了一个亚马逊培训班。
培训期间,小梦陆续上架了几款产品,还开了广告,一天的预算就给到了50美金。由于售价低,广告预算足,几款产品很快就开始出单,第一批发过去的500个库存也很快见底。
第二批备货,小梦每款产品直接发了2000个,想着真刀真枪干一把。入库上架后,广告预算继续拉起来,产品销量不断上涨,排名也开始攀升,似乎距离财富自由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小梦犯了一个许多新手卖家都会犯的错误,没有核算利润。
一段时间后,小梦发现卖货收回的钱甚至还不够抵扣广告费。但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小梦安慰自己前期亏点钱也是正常的,等后面排名上去了再慢慢涨价就好了。
没想到现实再一次打脸。排名和销量不断上涨,售价却涨不了一点,稍微涨一点排名就掉,销量更是直接腰斩,吓得小梦赶紧降价。
不知不觉货又卖完了,钱也都花在广告费上了,算了下总账,才发现自己一直在亏钱,投进去的七八万块钱连一点水花也没看到。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就只是又一个新手小白误入亚马逊被收割的故事,但小梦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放弃,结果埋下了一颗更大的雷。
越陷越深
时隔仅半个月,小梦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家做玩具的工厂,想着和工厂老板谈谈合作,让对方先垫资发货,自己负责运营,事成后再一起分利润。
和工厂谈好了合作后,工厂就开始发货了,每款最少发5000个,这是工厂方面要求的,再少就没办法合作了。另外,工厂还表示如果出现亏损,工厂方面只能承担20%,这为之后的暴雷埋下了伏笔。
产品上架后,小梦并没有从上次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还是按照之前的套路,低售价、高广告预算去冲排名。一共七、八款产品,销量和排名很快冲上去了,最高的时候一天能出1000多单,小梦飘了。
第二次备货小梦直接让工厂每款发了1万个,怕万一缺货了影响自己的爆单节奏,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小梦吃了大亏。
备完货后,每天的销量依然保持在1000多单,但慢慢开始出现差评,因为产品是工厂直接发货的,小梦只看过样品,并不清楚这批货的整体质量。
随着后期差评越来越多,产品销量和排名双双下滑,加上竞品卖家的冲击,小梦有点顶不住了。
产品滞销后,库存依然还有很多,亚马逊收了几千美金的仓储费。而工厂那边又开始催回款和销售情况,到这个时候小梦才想起来算下账。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小梦前前后后已经亏了80多万,这还不算滞销在海外仓的库存。工厂表示直接把库存弃置,算下总账。
虽然不情愿,但小梦没有选择的余地。加上弃置的库存,这大半年一共亏了110多万,而根据此前和工厂的合同,工厂只承担20%的亏损,小梦要承担80%,再加上第一次创业亏掉的8万,小梦现在负债近百万!
很难想象,一个普通人做亚马逊竟能倒欠这么多钱。和工厂合作的模式本来应该是双赢,却也在无形之中给运营人员背上了巨额杠杆,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有利有弊
最近两年,运营和工厂合作的模式似乎开始逐渐流行起来,有一部分是合伙模式,挣钱了双方分利润,但更多的是运营以兼职的形式帮工厂或是公司运营店铺,只拿工资加提成。
这种形式运营虽然挣不到什么大钱,却也不用承担过大的风险,更不用担心出现负债的情况。
亚马逊运营赵姐最近了解到,自己的一名前同事接了个给工厂做代运营的活,一个月给开8k加提成,虽然工资不高,但以一份兼职来看能拿到这么多已经算很不错了。
听到这些,赵姐觉得有些心动,接这种代运营的活未尝不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不过后来,听说这名前同事在帮助工厂把店铺做起来后,就被卸磨杀驴辞掉了。
运营和工厂合作,本应是互利共赢,工厂用较低的成本招人帮自己往海外卖货,运营有了工厂货源,在推广的时候也能更得心应手。
但实际情况确是,工厂想的是只要能做起来,后面只发货不就行了,那时候还要运营干什么?而运营在和工厂合作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私心,如果不用为盈亏负责,那么有的运营就会趁着这个机会给自己练手,为以后自己创业做准备。
在双方都有自己小算盘的情况下,合作肯定不会长久,更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当然,运营和工厂合作这种模式既然存在就肯定有其合理之处,如果想要做得长久,不管是哪方都要擦亮眼睛,在合作前就把所有细节都定好,避免之后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