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赵恒 栏目: 亿恩观察 1个月前
简介:从不少卖家的反馈来看,今年似乎并不是一个“丰收年”。
随着今年第三季度接近尾声,亚马逊卖家们基本已经可以大致估算出今年整体的营收水平了。但从不少卖家的反馈来看,今年似乎并不是一个“丰收年”。
截至目前,已有不少亚马逊卖家吐槽称今年的单量下滑实在严重,甚至已经有资深卖家在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全职做亚马逊了。
曾年销百万美金,如今姐妹俩考虑放弃亚马逊
订单量下滑,对亚马逊卖家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而对于那些完全依赖亚马逊为生的亚马逊创业者来说,这种打击更是毁灭性的。
近日,一对专职做亚马逊的姐妹就陷入了订单量大幅下滑的焦虑之中。据这对姐妹称,2024年真的太难了,自己去年做了7位数的业绩,结果今年直接骤降了50%。
在一番分析后,姐妹俩依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单量下滑得这么严重。“新品也做了,库存水平也保持得很好,到底是哪出问题了呢?”
据了解,亚马逊业务一直是姐妹俩全职一起做的,但如今面临着惨淡的业绩,两人也开始考虑是否要放弃亚马逊另谋出路,或是不再全职只将其当做是一份额外收入。
在将自己的情况分享到卖家论坛后,姐妹俩很快得到了大量卖家的回应。有卖家认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将自己的全部身家all in在单一平台肯定是行不通的,或许可以尝试多平台布局降低风险。
还有卖家表示,亚马逊应当下调平台的佣金,现在亚马逊和其它竞争平台相比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如果平台可以不收佣金,那么对消费者和卖家来说都会是好事。
另有一名做了8年的老卖家坦言,今年可以说是自己做亚马逊以来最差的一年,并且到现在也没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本土卖家将单量下滑原因嫁祸给中国卖家,认为是中国卖家大量涌入抢走了他们的订单,并认为中国卖家的产品似乎比他们的更具吸引力,哪怕价格相同消费者也会优先从中国卖家那里下单。
很显然,这一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有经验的卖家都很清楚,中国卖家在国外消费者眼中基本上可以说处于鄙视链的最底层,如果不是靠着强大的供应链支持和多年来积累的品牌效应,中国卖家想要在海外打下一片市场真的很难。
不过,结合目前亚马逊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些美国本土卖家其实并不是在无病呻吟。根据今年来部分卖家的反馈,能够发现单量下滑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
订单和流量持续下滑,腰部卖家成重灾区
今年下半年,不少卖家单量持续走低,其中腰部卖家的单量下滑最为明显。
有业内人士认为,订单下滑或许跟平台整体流量有关。随着Temu、SHEIN等平台崛起,亚马逊的流量被抢走,导致卖家的整体单量和去年完全没法比。
今年7月份,一批卖家迎来销量新低,甚至不少买家出现了单日0单的情况。不少卖家意识到,亚马逊的头部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有调查显示,由于高昂广告费,亚马逊或许已不再适合中小卖家了。因为平台发展到今天,商家数量已经过度饱和,小卖家要想被看到必须支付更多广告费抢夺有限的流量,现在亚马逊创业,起步都要百万以上往里砸钱。
“现在想要做亚马逊,发货要交配置费、放仓库要交仓储费、滞销了要交长期仓储费、卖得快了要交低库存费、不想买了还要交弃置费,一年算下来,钱都交给了亚马逊。”有卖家吐槽道。
一名卖家在复盘时发现,其运营成本从2021年到现在上涨了三四倍,并且现在哪怕是大量砸钱都不一定能推起来一个新品,以前的一些运营打法现在也不奏效了。
另一方面,由于流量、单量下滑,卖家们不得不开始卷起价格。目前亚马逊各个类目竞争激烈,价格战四起。有卖家吐槽;“一直卖39.99美金的产品,如今同行已经卷到13.99美金,不知道图啥!”
此外,在卖家们内卷之余,今年亚马逊平台的新政策也不断,新增的入库配置费、低库存水平费让很多卖家不寒而栗。有卖家感叹:“费用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一天比一天难干!”
对亚马逊而言,其更想留住的似乎只是实力雄厚的头部卖家,剩下中小卖家对它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亚马逊或已进入“企业级”竞争格局
此前有卖家曾表态,认为亚马逊已经进入企业级爆品间的竞争,也就是说一般的个人卖家未来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
所谓企业级竞争,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平台上的大部分卖家将会专注于爆品、单品,而不是广撒网靠渠道红利去收割销量。
其次,现在的卖家如果不做到头部,将很难有利润,因为没有办法享受到稳定的流量。但是目前每个类目的头部卖家都只有少数几个,而且都是资历深、实力雄厚且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和足够资金的大卖家,因此一般的小卖想要挑战他们难度可是不小。
另一方面,中小卖家擅长的投机性选品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了,就算偶尔选中一两个利润高竞争小的产品,一个月内也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拉平,继而陷入到正面竞争,并且门槛太低的产品也没有长期运营的价值。
综合来看,现在中小卖家进军亚马逊的性价比的确已经不高了,如果没有多年的行业经验,或是充足的资金和供应链支持,盲目地冲进亚马逊最后结果可能就是白白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