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 栏目: 亿恩观察 1年前
简介:集体减速
近段时间,卖家普遍反映的订单低迷似乎找到原因了。本周,有卖家查询了亚马逊美国站的本土流量趋势,发现进入4月后自然流量明显下滑,减少了13%,这必然在订单上有所反馈。
销量不振,而且卖家深感越来越卷,价格战愈发激烈。今年3月,美国在线商品价格连续第七个月下跌,在Adobe追踪的18个商品类别中,有10个品类的价格出现同比下跌,跌幅最大的包括电子产品、玩具、家电、家居园艺等。
形势不佳。卖家感叹,此前聚会都在大谈增长目标,现在只希望能更好地活着,这个转变只用了一年而已。从极速狂奔到保守经营,跨境卖家已经集体减速。
保守策略下,在圈地范围内精细化运营成了趋势,例如优化供应链、做好品牌保护。亚马逊在物流方面也提出了更细的要求,新政策将在明天生效。无论卖家还是电商平台,都在努力提效,来适应脱离疫情红利后的电商回调,以及经济环境带来的“冷刺激”。
只想“活下去”,跨境电商冷下来了
跨境电商鼎盛时期,吸引了不少圈外人入行。一位卖家就表示,自己是放弃了20万年薪的事业编,开始全职做跨境的,在如今“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的就业氛围里,这种逆行难以想象,跨境圈的吸引力实强。
除了增速快,相比其他行业,跨境电商还有多个隐形优点,例如没有酒桌文化、很少涉及人情世故。“卖了上千万,还没和供应商讲过电话,是我。”“轻微社恐,所以选择外贸和跨境电商,做了十几年的客户都没有见过面。”卖家们表示,这些都是行业加分项。
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跨境电商吃到巨大红利,多数卖家日进斗金眉开眼笑,更吸引大量新人入局。一家公司这年开始接触亚马逊,因为在产品端有多年积累,且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公司发展迅猛,已经从起步时的4个人发展到目前200人,引起一片惊叹。
不过,这样的高速发展阶段已成为过去,轻松赚钱的局面不再。跨境电商风向变了,业内的发展策略从此前的大开大合攻城略地变成了固守一方,这个巨大的转变就发生在一年之间。
卖家“Amazon美刀”深有感触,“之前,大家交流都会说今年要做几千万、明年要做上亿、后年团队扩充到100人,激情满满对未来充满希望;最近再交流,就是谈如何在现有的人数上提高人效、如何深挖洞广积粮、如何更好地活下去。前后交流时间也就间隔一年多而已!”
4月份订单持续低迷,让这位卖家感到担忧。“明显感觉最近美国人购买力下降,非必需品转化率降低,必需品价格上涨。”美国是否会进入经济大衰退期很难说,但他认为如果真到了这一步,卖家就要重新规划公司发展思路了。
同行对此表示赞同,购买力下降的情况还出现在欧洲等市场。订单低迷、单量下跌却排名上升、连续做了几个新品都没能推起来……种种情况很难让人忽视客观环境的作用。
近两天,卖家“跨境老张”用SEMRUSH工具查询了亚马逊美国站在美国本土的流量趋势,发现进入4月份后自然流量(Organic Search Traffic)陡然下滑,减少13%至7.16亿,或许是亚马逊意识到了整体流量下滑明显,网站“Paid Search Traffic”(付费搜索流量)明显上升,增长19%达到8860万;一位独立站卖家也表示,4月开始其流量明显下跌。
(点击看大图)
实际情况也是,美国人正在减少非必需品购买,而且会用先买后付等方法来缓解付款压力。
Adobe的报告揭示了美国在线购物变化。今年2月,消费者在家居用品类的支出为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食品杂货方面支出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假日购物季过后,电子产品需求放缓,同比下降5.4%至136 亿美元,服装需求下降0.6%,2 月份支出为113 亿美元。类目增减趋势和2022年的一致。
因为持续的经济不确定性,许多购物者通过在线使用“先买后付”(BNPL),来延迟购物付款,这类付款的主要商品是杂货、家居用品等。今年前两个月,杂货在BNPL订单中的份额猛增40%,家居用品也增长了38%,服装仅增长8%,电子产品还下降14%。
受够了通货膨胀的美国人涌向网上购买更便宜的产品,这里多个品类的价格都在下跌。
3月份,美国在线商品价格同比下降1.7%,这是连续第七个月下跌,也是四个月来的最大跌幅。在Adobe追踪的18个类别中,有10个品类的价格出现同比下跌。3月份在线商品价格与上月持平。
随着近几个月的价格调整,卖家们感受到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非必需品类降幅更大。
3月,鲜花及相关礼品价格同比下跌24.3%,电子产品同比下跌12.9%(环比下降 1.3%),玩具价格同比下跌6.6%(环比下降 1.2%),家电同比下跌4.9%(环比上升0.8%),家居和园艺产品同比下跌4.9%(环比下降0.3%),家具和床上用品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3%),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在网上购买家具。
受持续通胀影响,必需品则在涨价。杂货价格同比上涨10.3%(环比上涨0.4%),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在线购买;个人护理品类同比上涨 4.4%(环比下降 1.5%),服装价格同比上涨 6.6%(环比上涨 1.8%)。其他同比涨价的类别还有办公用品、宠物用品、非处方药、工具和家居装饰、医疗设备和用品等品类。
这种情况下,许多卖家面临销量减少、单价下跌的局面,怎么在保守经营策略下活得更好?卖家可以优化业务,从运营到供应链都精细化运作。
亚马逊新政明天生效,要求更“细化”
深圳一个头部大卖认为,亚马逊精细化运营包括精细化产品线及产品、全方位运营(通过运营节奏、listing详情页和广告三驾马车来驱动listing增长)、广告、绩效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六个方面。
一位卖家就建议多优化供应链。他介绍,自己的一款产品已经卖了两年,最近才找到源头工厂。源头报价约13,贸易商卖给其21,一个月4000多套,这次又优化出半个爆款来。卖家直叹比开发产品舒服。
品牌运营方面,最近业内曝光了一种恶意操作。有卖家提醒,福建一些人将其英文商标在国内注册,并在海关备案,该卖家的货物在国内出口时遇到海关查验,由于外包装上印有商标logo,海关判定卖家侵权国内的商标,要求其拿到国内商标注册人的授权书。卖家联系后,对方狮子大开口,如果拿不到授权书,只能将货物销毁,十分被动。
“查了下类目靠前的大卖,好多都在去年下半年被集中在国内恶意注册了。”当事卖家介绍,操作者的盈利模式应该是批量注册商标,然后在海关备案,国内抽检比例较低,但靠着广撒网,只要卖家在国内商标10年有效期间被查到,就需要注册者进行授权,进而敲诈一笔。
这种操作并不少见,去年一位卖家的商标被恶意注册,对方直接索要500万。情况曝出后,不少卖家紧急把商标在国内做了注册,堵上了这个漏洞。
运营方面,亚马逊今年提升了原来的多项FBA配送及仓储费用标准,还增加了新的仓储收费项目,例如4月开始生效的仓储利用率附加费,卖家必须在备货上精打细算。
现在在发货环节,亚马逊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从明天也就是4月24日开始,美国站“发送至亚马逊”(Send to Amazon)工作流程中会逐步推出一个新的必填项目,卖家创建货件时要求提供预计的“送达时段”,也就是预计货件到达运营中心的日期范围。
在4月24日-5月2日之间,新流程会逐步推广到全部卖家,需要提供的范围长度为国内货件7天或跨境货件14天。
哪些卖家需要填写?如果卖家使用非合作承运人运送小包裹或汽运零担货件,就必须在创建货件时提供预计的送达时段;如果使用的是亚马逊跨境承运伙伴方案(SEND)、亚马逊全球物流(AGL)或亚马逊合作承运人(PCP)发货,就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承运人会向亚马逊提供货件到达信息。
使用上述三个免填方式的卖家并不多,接下来大部分卖家都需要填写这项数据。亚马逊表示,填写送达时段只是帮助亚马逊提高工作效率,使入库和上架更高效。亚马逊会跟踪货件绩效,在货件错过预计送达时间时通知卖家,以便日后提供更准确的时效。
卖家可以在送达时间前更改日期范围。目前,错过预计到达时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亚马逊也不会强制采取任何措施。但日后会不会有惩罚,还不好说。41%的卖家投票表示不喜欢这个政策。
Jack陈认为,一定程度上,亚马逊这项政策也是在逼卖家选择自己的物流渠道。另外,亚马逊仓库人员减少,卖家填写送达时段后,卡车行规范化拿约号会方便平台内部流程,再根据不同时间段仓库的货量来进行仓库人员调配。
亚马逊不仅对卖家提出了时效要求,近期也升级了对卡车行的考核,Jack陈所在公司收到了如下通知。
他介绍,亚马逊更新了Carrier central的使用条款,要求必须在72小时外取消或修改预约时间,24小时以外修改PO信息,否则算defect(缺陷),出勤defect建议在5%以下,不得高于10%,PO准确率建议在95%以上,不得低于85%。
此前在操作流程上,大部分卡车行通过大量囤约来保证时效。直送货件是到港预计可提后,将对应PO加进合适时间的预约号内;拆派则是拆完柜子后,将正确PO加进合适预约中。这种为了派送时效的囤约,造成了不少假爆仓现象,导致亚马逊删约改约情况严重。
远仓近送事件曝出后,亚马逊提高了准确率考核。根据新考核,卡车行不可随意大量囤约,囤约不及时取消也算defect;预约时间调整3天起,比如今天不可提改期,只能改到3天后;不可先发车后补PO,拆派影响大;另外PO准确率要求从70%提高到85%,PO不加都不行,买约大概率行不通,预约门槛提高。
Jack陈分析,亚马逊提高标准,短期内派送时效可能会平均增加2-3天,每家卡车的预约账号储备和派送表现不同,具体时效影响会有差异。此外成本上涨,主要包括两方面:1、派送时效拉长,相应地产生车架费、柜租的几率增加;2、账号考核难度加码,新增账号和预约号的成本增加。
不囤约就不会造成爆仓假象,不批约、改约删约的情况就会减少,亚马逊考核升级的目的是好的。但新标准对拆柜考核更严格,卖家在选择货代时,应该考虑合规操作的公司,以免延误派送。
亚马逊大费周章希望提高入仓效率,对卖家的配合度需求自然也高,送达时段这个内容,卖家也要尽快适应了,并尽量提高预约时段的准确率。
通胀冲击下,海外出现消费新趋势
在近日公布的CNBC全美经济调查中,69%的受访者对美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情况持负面看法,这是该调查17年来的最高水平,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悲观情绪。
通胀阴云笼罩之下,人们只能缩减开支。消费抑制带来的影响很直接。美国笛卡尔数据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约为122万个(20英尺集装箱),同比减少31.5%,降幅较2月继续扩大,家具类、玩具、体育用具和鞋类等的运输量减少一半。
美国成人鞋类支出减少,在截至2023年1月的12个月里,美国有孩家庭鞋类总体支出下滑。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国外也一样。下滑部分主要来自成人鞋类市场,而童鞋的消费支出并未减少,反而是因为平均价格上涨,去年美国童鞋人均支出同比增长了9%。
欧洲消费者也在精打细算。为了应对物价上涨,西班牙消费者也在削减非必需开支,时装受冲击尤为严重,49%的消费者预计未来六个月将削减在服装、鞋履或配饰等时尚品类的支出。
但即便经济形势不佳,仍有一些品类能够穿透迷雾实现增长。
上周,BeautyMatter发布亚马逊美妆个护第一季度报告,分析了销售额TOP25的产品表现,发现消费者在亚马逊上购买美容产品时,偏好有微妙的高端化。
亚马逊代理机构Market Defense表示,“虽然2022年有很多关于消费者削减开支或寻求deal的讨论,但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对比,今年第一季度消费者的支出水平更高。在第一季度,亚马逊的TOP25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榜单发生了很多变化,上榜的知名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使榜单的平均建议零售价推高到了13.78美元,是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就构成一季度TOP25的美妆品牌而言,与2022年相比,亚马逊买家的支出也有所转移。护肤品占据最大份额,达到48%,较上一季度下降了4%;化妆品占据了24%的份额,身体用品增加至12%,工具类占8%,头发类也稳定在8%。
青少年的美妆需求也在增加。PiperSandler公司2023年对美国青少年的春季调查显示,自2020年以来,美国青少年在美妆用品上的花费首次超过了护肤品;近半年内,美国青少年在美容用品上的支出同比增长19%,其中化妆品支出增长了32%。这可能是新的市场机会。
美妆产品有广泛需求。在电商逐渐盛行的越南,美容和保健品类也是当地消费者网购最多的产品。
在与美国接壤的墨西哥,运动用品则一直是电商购买量最稳定的品类。今年3月份,其运动用品的电商销售额增长了146%,购买量最高的品类包括球衣、运动紧身裤、哑铃、运动鞋等。
人们的购物习惯也在变化。
Adobe Analytics认为,移动购物预计将在2023年超过PC端。随着消费者接受新的类别和在线支付方式,他们也在更小的屏幕上进行购物。上一个假期是移动购物的转折点,网络周的大部分销售额(51%)首次来自智能手机。2022年,智能手机占整体在线销售额的45%,但根据当前的增长轨迹,Adobe预计到2023年12月,每个月智能手机都将推动大部分在线销售额,即这个比例会长期超过50%。
这再次提醒卖家,移动端已成为重要的购物窗口,应当重视移动端的页面展示及产品图片优化,有针对性地做广告投放。
较小的零售商在移动设备上销售相对更难。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零售商在移动购物上成绩更佳,相比小型零售商(年销售额在1000万-5000万美元之间),其促成购买的访问量已经明显增加。小卖家还需要在这方面花更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