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4年9月19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赴美敲钟上市,一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一时间名声大噪,各种软文硬广、社论观察充斥在媒体的头版头条。阿里旗下的跨境B2C交易平台全球速卖通也在此次上市盛况中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基于此,跨境电商行业内普遍看好跨境B2C贸易未来在全球速卖通的发展。
一方面,速卖通在全球的尤其是欧美成熟市场的知名度会得到巨大提升,将会为速卖通带来大量更具购买力的流量;
其次,募集到大量资金,这将有利于速卖通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建设,补强弱势品类,加强品牌建设推广,增强平台相对于eBay、Amazon的竞争力。
然而,流量提升、资金充裕,对于平台而言,这只是基础未必因此就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对于平台的卖家而言,这也仅仅是开展业务的基础,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还是看自己的经营。
看似一片繁荣景象,实则危机四伏。
原因很简单,商业的本质没有改变。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卖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身善于经营。
赛兔软件CEO Joey表示,通过分析旗下针对中小卖家的免费订单管理系统——赛兔OMS用户的注册和使用习惯发现:在确定为跨境电商卖家的3000家注册用户中,约50%的卖家没有进行商品管理,70%的卖家没有进行库存管理,仅有20%的卖家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进行整个进销存的管理。仅有不到20%的卖家在系统性的管理自己的生意,其他的80%的卖家还停留在商贩式经营状态,这其中不乏日均出单量过1000单的卖家。
简单的一组数据,却揭示了行业卖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危机。
或许这80%的卖家,现在小生意还挺滋润。可半年、一年以后呢?
阿里上市,流量暴涨,更多的实力买家以及国外商家将进驻速卖通,商贩式经营,缺乏成本控制、没有供应链整合、难有效率提升,试问,当跨境电商逐步由蓝转红,世界越来越平的时候,这部分卖家凭借什么去参与竞争?就算有流量,又能凭借什么把流量转化成订单?
其次,当阿里拿着手里的大把现金去打造速卖通的国际品牌形象时,相伴而生的必然是平台的转型升级。近期各大电商媒体都在为速卖通加入今年“双11”预热,这一方面是速卖通的营销推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速卖通立志做国际板“淘宝”的信号,从国际板旺旺、速卖通直通车、国际版旺铺到速卖通“双11”,下一步或许就是国际版“天猫”。一旦国际版“天猫”上线,流量和政策上必然倾斜。至此,商贩式卖家几无生存的空间。
现在市面上,到处是平台操作、营销、优化的培训课程,一次课程的学费至少数千元至上万不等,而且场场火爆,反观涉及跨境电商企业内部管理的课程,几乎没有。赛兔软件CEO Joey表示,他曾经为赛兔OMS用户做内部订单线程设计管理的培训时发现,很多卖家缺乏总体系统性规划管理的意识。
在谈到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展望时, 赛兔软件CEO Joey表示盛景之下一丝隐忧:如今卖家积极寻求从营销、优化的角度去提升流量而忽视内部建设,引入第三方管理系统的目的也仅仅在于为了方便打单发货,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操作平台如何获取更高流量方面,不扎实练内功而寄希望于从外部的获得提升,这实质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没有高效的团队、没有精明的管理,再光明的行业前景、再凶猛的流量,与商贩式卖家何干?在80%的商贩式卖家中,较大部分来自速卖通平台的中小卖家,阿里上市,相伴而生的必然是速卖通的各种改革、升级,对于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这部分中小卖家而言,将面临一个适者生存抉择。对此, 赛兔软件CEO Joey表示,自己的团队也清楚的认识到行业状况,因此在赛兔软件的开发中,也为卖家提供了从基础的抓单打单管理到整个进销存管理以及完整的企业资源计划不同层次需求的设计,希望通过赛兔软件的服务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曾经流传跨境电商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行业,然而闷声不应该等于固步自封。当初闷声是为了规避竞争,而如今,跨境电商已不再是一个只听过没见过的新鲜事物,从国家政策层面到市场都在开始积极探索行业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初期阶段充满各种机遇与挑战,善于经营才能抓住机遇,才能不被淘汰出局。
流量过境,到底是一片狼藉还是能乘风破浪——这取决于你的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