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栏目: 亿恩观察 1年前
简介:近日有亚马逊卖家找到亿恩网爆料称,其所在类目遭遇同行恶意攻击,300多个卖家被告,他的产品链接也全部被下架,账户资金被冻结,货全部“死”在了仓库里。
卖家吐槽:“行情不好的时候,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现在,“地板螺旋”“恶意差评”“恶意刷单”这些手段对卖家而言已经算温和的了,如今有人为了将自己的滞销产品卖出去,直接动用了杀手锏,即卖家最怕遇到的“侵权投诉”。
去年冬季是暖冬,导致不少跨境电商卖家的冬季产品滞销,为了清理库存,有人开始动歪心思,通过投诉侵权的方式,让竞争对手停止销售,好给他们空出市场。
近日有亚马逊卖家找到亿恩网爆料称,其所在类目遭遇同行恶意攻击,300多个卖家被告,他的产品链接也全部被下架,账户资金被冻结,货全部“死”在了仓库里。
这个恶搞的人无例外又是自己人。国人通过抢注商标,注册专利,然后投诉其他卖家侵权的案例在跨境圈并不少见,每次这类事情爆发,都会有一大片卖家“受伤”,甚至因为有利可图,国外律所还推出了专门的合作模式。
而亚马逊方面,只要投诉侵权就下架,这种处理方式也给了不正当竞争的卖家和无良律所可乘之机。
雪刷卖家被投诉,链接大面积下架
去年底中国的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设备被欧洲民众疯抢,由此在线上引发了一波冬季产品销售热潮,很多卖家都加大了囤货力度,想着趁冬季大赚一笔。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去年北半球“暖冬”,气温异常暖和,于是销售冬季产品的卖家悲剧了。
面对堆积的大量库存,卖家只能通过各种方式低价处理,但有的人偏不走正道,挖空心思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为自己的产品清路,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某天,前文提到的爆料卖家发现自己在售的两条雪刷链接突然下架了,原因是被人投诉外观专利侵权。由于当时正是冬季产品销售的最好季节,链接被下架,对他影响很大,于是就第一时间就找对方解决问题。
起初,卖家的多次邮件沟通并没有得到回复,后来经过一番周折,联系上了对方在美国的代理律师,然而得到的答案却让他炸毛:“他们明说了,去年暖冬,冬季产品滞销,在为大客户扫掉没有合作的竞争对手,扫荡类目。”
不仅如此,在拿到对方的专利文件后,通过对比,卖家发现自己的产品与专利产品明显有多处不同,而且销售时间也比对方专利下证时间早。“2019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在亚马逊上架销售了,但他们的专利2022年才下证,而且这个产品很多零部件都是我们开模定制的”卖家吐槽:“谁抄谁呢!”
不甘被坑的卖家决定找律师和对方打官司,然而在和律师对接过程中,他放弃了打官司的想法,转而找对方和解。卖家选择吃下这个哑巴亏的原因和很多有相似遭遇的卖家一样,一方面是律师费很贵,另一方面是耗不起。
如果选择打官司,他们需要支付10万美元的律师费,以往高昂的律师费往往也会让其他卖家放弃应诉,因为账户里被冻结的钱可能都没有律师费高。另外就是跨国案件耗时非常长,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解决,应诉时间成本非常高。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卖家账号的其他链接仍在正常销售,但账户又被冻结了,钱取不出来,相当于卖得越多冻结得越多。而且这个产品只占到该卖家账号(店铺)所有产品线的一小部分,若继续僵持着损失将会非常大。
另外,季节性产品还有一个致命弱点:过季即废。雪刷的生命周期只有整个冬天,冬天一过就会被市场淘汰,造成库存积压。如果要留到第二年冬季再卖,高昂的仓储费会压到卖家喘不过气。“这个系列产品之前被其他几家轮番恶意知识产权投诉也是这个原因。”爆料卖家无奈道。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最终他只能选择和解,赔钱了事。按照双方协议,他们可以在亚马逊上继续销售,但对方代理律师在收到钱后却玩起了“消失术”,联系不上了。面对这种情况卖家很无助:“消失前只是撤回了法院的诉讼,却没有给亚马逊写撤诉邮件。”
最终卖家那两条链接的货全部都“死”在了仓库里。因为是冬季产品,必须放一年,仓储费又是一大笔钱,算下来甚至直接越过了货值。
据了解,本次被投诉的卖家总共有300多名,其中亚马逊卖家就有80多人。“这些亚马逊卖家光货值加起来都几百万了,拖着账号一起封的话问题更严重。”爆料卖家说。
“以前这种事只在新闻报道里看到过,没想到这次却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卖家指出,现在国外消费疲软,经济下行,所以很多无底线的骚操作都出来了。对这种无底线的恶意竞争手段,他十分厌恶。
最让他愤慨的是作恶的还是“自己人”,“权利人是宁波的一家公司,这不就是把国内卖家的钱扒了给国外律所增加营收吗?”
国人伙同国外律所坑同行,分成方式都定好了
对于卖家来说,侵权投诉从来不是小事,很多人为此甚至只剩下关门一条路。
一位卖家分享他的创业经历时就曾说过,2020年开始入局的他辛苦打拼了两年,团队好不容易从2人扩张到了16人,巅峰时年营收达2千多万,但就因为侵权,两个主账号被封,资金被扣,最终公司没有了流动资金,员工也全部离职走人了,又回到了起点。
近年来,随着规则不断细化和规范,亚马逊平台对侵权商品的打击力度也逐渐变强,所以每当提起“侵权”一事,卖家总是胆战心惊,害怕自己也踩坑。因为陷阱实在是太多,仅侵权类型就有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和版权侵权,更何况还有黑心卖家专门挖坑陷害。
“Amazon五爷”就曾两次爆料,大量卖家遭到国内的公司恶意投诉商标侵权,他的产品也在列,于是这些卖家就因为“仿冒”被停止销售。而这两个恶意投诉的权利人正是通过“窜改listing”来达到投诉的目的,即通过抢夺编辑权在卖家的listing相关描述中添加它们已经申请通过的商标,两次侵权的文字商标分别为“closhion”和“OIMG”。
另外通过抢注商标或者常用词后,再进行侵权投诉这种也是类似操作。
这种没有侵权,“创造条件”也要让别人侵权的做法卖家简直深恶痛绝。而这些恶意投诉侵权的人最终目的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和解金。更有甚者利用亚马逊“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处理态度,和国外律所联合对正常销售的卖家进行疯狂投诉。
前文提及的爆料卖家表示,在他们遭到投诉后,就尝试过与美国的几家律所联系,并询问是否有利用专利投诉其他人产品下架的合作模式,对方给出了肯定答复,而且还列出了详细的分成方式。
正因为如此,美国很多律所都被卖家养肥了,其中跨境圈最有名的就是GBC了。在2022年,它至少提起来了243宗与商标有关的诉讼,进一步带动其年营收逼近10亿美元(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平均值是6.8974,即约68.97亿元),很多大卖辛苦卖货一年都未必能有这个营收,因为即便是安克创新这样的超级大卖,2020年的营收也才94亿元。
据悉,GBC收取的和解金范围一般会占到卖家被冻结余额的50%~90%。最终从卖家账户里划扣的这笔和解费由律所和原告(权利人)分成。
一位曾被侵权投诉的卖家哭诉,他才卖了一单,但权利人的代理律所却提出了5千美元的和解金。那家律所一口气起诉了上百个卖家,可想而知它能从中获得多少分成。
不仅GBC,大部分律所收取的和解金都是从被冻结账户余额中按照比例来划扣的,即便被投诉侵权的产品总共才卖了1千美元,和解金额也可能高达2万美元。例如有卖家一个产品只卖出了1千美元,但账户里有2万美元,若按照账户余额的90%来支付,则需赔偿18000美元。除此之外还需要支付手续费,最后算下来几乎把卖家的账户全部掏空了。甚至有时候和解金比账户被冻结的钱都多。
卖家犹如待宰的羔羊,而经常向卖家磨刀霍霍的律所通常都是这几家:GBC、KEITH、EPS、SMG、AMS、HSP、DAVID。很多卖家都遭遇过他们“钓鱼”和恶意诉讼。这些律所的取证冻结速度十分快,一般他们会先利用爬虫技术,在亚马逊、eBay以及独立站等线上渠道搜罗卖家侵权证据,一旦发现有侵权产品在出售,便假意下单获取相应的交易信息,以作为其状告的证据。
“正是因为国人都喜欢恶搞,老外才虎视眈眈!”爆料卖家痛斥。
此前亿恩网曾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72%)的卖家表示他们曾遭遇过国外律所的“钓鱼执法”,数据让人震惊。遇到侵权投诉,有五成(48%)的卖家选择支付和解金,庭外和解。
最可气的是,看到国外律所赚得盆满钵满,国人也盯上了这块“肥肉”,在美国等国家成立律所,专告中国卖家。
卖家:应诉,哪怕只赢得正义
面对侵权投诉的问题,想要不踩坑,最终还是要回到源头上,即不要侵权。那怎样避免侵权?
一、选择供应商时,一定要保证好渠道的正规性,不要销售假货和仿牌,如果供应商的产品有商标,但所有人又不是它,那就要获得商标所有人的品牌授权。
二、产品上架销售前,一定要在国外专利商标局查询好产品是否存在侵权问题及隐患;
三、刊登listing时,图片、视频一定要保证原创性,同时编辑listing时文字描述一定要注意规避一些敏感词,例如品牌名和已经被抢注成商标的常用词;
四、侵权消息变化很快,要随时做好自查工作;
五、防守不如攻击,加强品牌和专利意识,做好上架销售产品的商标和专利注册工作。
国外对知识产权历来就十分重视,尤其是美国,被抓住就很难全身而退。而由于卖家做的又是跨境生意,侵权诉讼处理起来就更麻烦了,因此提前规避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不过,卖家不幸被侵权投诉了也不必太过恐惧,如果确认自己没有侵权,或对方没有确切的侵权证据,不要一味地选择和解。很多流氓律所和恶搞的人都是抓住了卖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才逐渐嚣张起来,其实你越妥协,他们就会越肆无忌惮。
其实,很多选择和解的卖家也不是没想过应诉,只是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专业人士的支持。亿恩网的调查显示,卖家选择和解的原因,除了大部分的人(56%)是觉得应诉成本太高之外,还有将近五成(44%)的人是因为找不到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及对本土法律和司法程序缺乏了解。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国内已经有很多律所开辟了专门针对跨境电商侵权投诉的业务,卖家完全可以找一家专业的律所来处理。只不过卖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良律所或者律师为尽快拿到钱和省掉一些麻烦,会推荐卖家进行和解,所以在律师和律所选择上要小心甄别,做背景调查,同时也可以多找几个不同律所的律师来咨询。
一般来说,和解后,原告律所和“和解律师”会划走被告卖家账户里几乎所有的钱,只是可以使卖家免于败诉及承担赔偿等民事后果。
说到卖家的应诉,就不得不提2020年1月15日,中国卖家首次战胜“钓鱼律所”GBC。这个案件让卖家明白了两件事:
一是境外流氓律所并非坚不可摧,不能战胜;二是今天流氓律所一拥而上的艰难处境,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多年纵容的结果。比如在美国,立案简单,诉讼规则又有很大空子可钻,即只要被告不出现,原告几乎可以握着法官的笔起草判决书和对被告的一切制裁。
就像上述案件之前,由于被告席一直空缺,无人应诉,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的法官根本没有机会打开案卷看一眼此类案件,当然也无从得知GBC等黑律所的流氓操作。在美国,原告想要赢一个案子,拿到一分钱都是很艰难的事情,但如果起诉对象是中国卖家就轻松很多,巨大利益面前,你说那些律所会不疯狂往上扑吗?
自此,卖家面对侵权投诉时第一时间选择和解的局面得到一定扭转,更多人选择应诉,他们表示,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成本,哪怕最后只赢得了正义。
打击力度逐渐加强,亚马逊对侵权从不手软
前文也说到亚马逊对于侵权的处理手段一般都比较严厉,轻则下架产品链接,重则直接封掉账号(店铺),亚马逊之所以处罚那么重,一方面是维护品牌形象,不能让外界认为自己是一个售假平台,另一方面则是怕被品牌认为自己包庇售假,被起诉。
2022年初外媒就曾报道,以色列品牌Maglula针对第三方卖家售假一事起诉了亚马逊,最终法院作出裁定,该公司针对亚马逊的案件是一起“明确的伪造案”。
虽然亚马逊声称,它不应为侵犯Maglula的知识产权一事负责,平台只是向其它卖家提供服务,但法院依然在亚马逊的强烈反对下,批准对亚马逊仓库进行多次检查,并作出了上述裁定。
经此一案,亚马逊对假冒品的审查更严格了。2022年11月,亚马逊重拳出击,与中国执法部门配合捣毁三个造假窝点。案件查获假冒商品、半成品和假冒品牌标识等超24万件,涉及奢侈品、运动服装和汽车配件等不同行业的知名品牌。涉案人员被拘留,产品相关Listing被下架。
据悉,2021年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阻止逾250万次异常的卖家账户注册,捕获和处理超过300万件假货。
当然,亚马逊也有误判的时候,但迫于平台的压力和出于以后仍在平台销售的考虑,很多卖家不敢和亚马逊硬钢,但事情总有例外。
此前一位卖家被亚马逊怀疑其销售假冒电子产品,因而冻结了他的账户,没收了账户中的数万美金,还查封了卖家存储在仓库中的数万件产品。卖家对亚马逊的处理方式提出异议,并要求退还自己的资金和产品,但亚马逊并不理会,最后他向法院提起了诉讼。18个月后,卖家胜诉,以20万美金的官司费,撬动了77.5万美金的赔偿金。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9年间,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数百万商家中,只有163家对亚马逊提起了仲裁程序。这位胜诉的卖家给其他卖家做出了一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