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雪苹 栏目: 亿恩观察 6小时前
简介:深圳13年外贸大厂倒下
前一天还在正常经营,第二天直接宣布解散,一夜倒下、工人失业成为当下多数外贸大厂的现状,在跨境圈小有名气的永生电器等大厂也是如此。
深圳13年外贸大厂倒下
近日,永生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生电器”)一纸冰冷的《告全体劳动关系员工书》直接宣告深圳13年外贸大厂走向停业解散的境地。
“前一天还在正常打卡,第二天上班就结业,”永生电器员工被公司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与多数大厂解散一样的原因,由于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增加公司经营风险,永生电器在8月29日定下解散公司、解除所有劳动合同的计划,并于9月4号实行。
短短6天的时间,这家13年大厂就走向了解散境地。厂房依然在原地,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机器轰鸣,刚上班得知消息的工人更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聚集在工厂门口讨论未来何去何从。
虽然工厂承诺会变卖资产优先给员工发补偿,但公司的具体补偿方案,补偿多少仍旧是一个悬在头顶的问号。
作为2012年成立的港资企业,永生电器坐落于深圳宝安区,注册资本高达1000万。
起初,公司主做电木开关和灯座产品,后随着外贸业务和跨境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深耕产品也逐步扩展到厨房电器、个人护理电器乃至汽车配件等领域。
包括风扇、电发钳、直发夹、热风梭、电热茶壶、汽车灯具等产品均在海外市场畅销。
由于业务主要集中在外贸和跨境电商领域,永生电器便凭借自营品牌和代工两大模式,在跨境圈混得风生水起,巅峰时期全厂员工高达600多人。
彼时,工厂订单充足、生产繁忙,就连厂子外面的大货车还要排队拉货,工厂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产品更是远销欧美、日韩和中东等多个市场。
不过,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住问题横生的外贸大厂。
永生电器倒下早有预兆,两年前开始,公司曾发布过多次或长或短的停业通知,但这一次发布停业却是真正的彻底停业。
巅峰时期的超600名员工,到2024年也只剩下了参保的168人,员工规模的大幅下滑更彰显了永生电器当前的困境。
中小型电器工厂加速洗牌,港资企业相继退场,同样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多家老牌大厂相继倒下
8月初,在内陆经营37年的港资企业迅达电器配件(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达电器”)发布解散公告。
其公告中提到“由于连续亏损,经多方努力仍无法改善”,公司只得宣布8月12日全面停工停产的公告,而这直接影响到上千名员工的生计问题。
这个曾被誉为 “港资代工典范”的迅达电器也正式走向没落。据悉,迅达电器成立于1988年,2004年注册为港商独资企业,公司主营电源插头组件、接插配件和五金塑胶配件等,巅峰时期拥有超5万平方米工厂、2000名员工,曾是全球行业巨头VOLEX的核心供应商。
7月底,惠州华讯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华讯”)将停产结业的通告文件在圈内大肆传播,8月31日公司正式终止运营,进入清算程序,也正式宣告这家经营了27年的大厂彻底倒下。
作为1998年成立的公司,惠州华讯深耕传统电子产业,主营网络分配器、网络端子、塑胶零配件等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和电子消费等领域。
据其工厂负责人表示,公司宣告停止运营是由于交社保所致。
其工厂负责人表示:“我们工厂利润很薄,怕要不回来社保钱,所以选择先关闭再注销。”按照公司目前的人员来看,若全部交社保,公司每个月需支付几十万,因此选择在8月31日前注销。
与惠州华讯一样,佛山市顺德区的奥创电器也发布了8月30日解散清盘的公告,这个时间节点均是出奇的一致,或都与社保相关。
不过,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严重资不抵债,连工都开不了”。据公告来看,资金链断裂成为公司停产结业的表面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市场变动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老厂,主营各种类型的小型家用电器,巅峰时期公司拥有600多位员工。
对此,一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很多小企业都在风中飘摇,一不小心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危机便随之而来。”尤其是当企业支出大于收入,走向停业停产就顺理成章。
好点的公司,可能会变卖设备还债、发工资,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很难保证员工的工资。特别是今年的广东地区,小企业很多关门都是因为没有订单,最终关门。
老牌大厂的接连关停,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制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关税变动使得他们出口产品成本飙升,经营压力骤然变大,越来越多的外贸订单开始外流,眼下正转向东南亚、墨西哥地区。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抢订单狂打价格战,使得工厂的利润越来越薄弱,影响资金链更是极大的原因。
当然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多以代工为主,没有自主品牌,无法掌握定价权,公司的盈利和命运完全被遏在合作方手中。
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外贸企业也转型、调整策略迫在眉睫,并非以往“什么好卖什么”,而是应该顺从当下主流,向“精而美”的方向发展,找到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