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栏目: 亿恩观察 2天前
简介:最新消息: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已经提高至145%。
最新消息: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已经提高至145%。
美国关税大棒下,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物流企业均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先撑不住的竟然是美国本土卖家。
年销500万美元的美亚卖家:停业、裁员
Casey Ames(凯西・埃姆斯)是亚马逊美国站的本土卖家,旗下运营Harkla品牌,产品聚焦于感官秋千,以及其他专为有特殊需求儿童设计的商品。去年,他带领由10人组成的团队,成功实现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00万元)的销售额。
Casey作为长期扎根亚马逊平台的资深卖家,在过往经营历程中经历过诸多困难。但没有一次像这次关税政策这样棘手
他表示,特朗普按计划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104%的关税后,Harkla将在几个月内遭到重创。(注:新的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提高至145%。)
Casey有一份备货订单准备从中国发出。2024年时,这批商品需缴纳的关税为4707美元。而在当前的关税政策下,当这批商品在6月中旬左右抵达美国港口时,他将不得不支付超过19万美元的关税。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的)业务将被迫停止,并裁掉至少一半员工。”Casey无奈道:“这次的关税政策来得又猛又急,压根没给我留出足够时间去调整供应链。”
实际上,Casey并非没有想过办法。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他便和公司的供应链顾问联系了许多美国制造商。只是,他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毕竟,早在几年前他就尝试过从美国采购“感官秋千”,可制造商给出的报价,比他产品的零售价还高。
面临同样困境的美国本土卖家,远不止Casey一个。另一位美国本土卖家无奈诉苦:“(我的产品)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是销售价格的4倍,这根本就没有利润可言了。”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像Casey这样的美国卖家退出,中国卖家会迅速填补上这个空缺。
Jungle Scout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商和零售商在亚马逊上销售的产品中,超过70%是在中国生产的。按理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卖家和美国本土卖家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然而,外媒认为,如果关税保持在目前的水平,那么很多中国卖家即使不能茁壮成长,也可能会想办法生存下去。
根据Marketplace Pulse的研究,中国卖家目前在亚马逊美国站顶级卖家中的占比已经突破50%,在所有活跃卖家中所占的比例甚至更高,而美国卖家的占比下滑到了45%(有些中国卖家在美国成立了公司,因此真实比例可能会更低)。
近十年来,中国卖家在美国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一直在稳步增长,而在这次的关税政策影响下,他们的占比或许会有更大的跃升。
中国卖家:是观望,还是抓住机遇冲一波
那么,在众人眼中,那些被认为更有能力在这场风波中站稳脚跟的中国卖家,实际处境究竟如何呢?通过连日来的持续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大致分化为了三个阵营:
纠结/观望派:
“——运费太高,先缓一周,观望一下;
——在纠结这周是否补货,运费实在是高;
——先搞了一批没打包完,等等再说吧;
——老品补货还在纠结发不发。”
机遇派:
“——怼过去,就运费加一些而已,B2B影响才大,少了很多竞争对手;
——是风险也是机会,大家都在观望你发货过去就先发制人。”
正常运营派:
“——不至于那么恐慌,上涨的运价,前端涨1~2美金,汇率再升点,就完全能抵消了;
——个人感觉,站内广告多烧一点,促销力度再大一些,影响都比关税带来的运价成本大得多;
——见证过川普第一次当选和疫情,今天加税很淡定,问题不大;
——撇开猛增的关税暴涨的运费,我还在费心地上新品,危机与机遇并存,做好当下最重要。”
整体而言,在此次事件里,卖家们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运费成本不断攀升,严重侵蚀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亏本经营;其二,一旦提高商品价格,又生怕订单量随之大幅下滑;其三,货发出去后,关税又降了下来,白白遭受损失。在这些多重压力之下,部分卖家已经连续多日辗转难眠。
实际上,卖家们不必过度紧张焦虑。就像前文所提及的,运费上涨对成本造成的影响,完全能通过其他方法解决。至于订单量方面,从目前所收集到的反馈来看,并没有出现卖家大面积订单量下滑的情况。恰恰相反,不少卖家反馈,由于美国民众开启了大量囤货模式,自家的订单量显著增长。
而对于那些担忧发货后关税下调的卖家,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倘若你的商品链接库存即将告罄,那么该补货备货的依旧要按计划进行,以保障商品供应不断档。但要是新品大货,不妨先耐心观望一阵,待形势更为明朗后再做决策。
货代:全乱套了
其实,目前来看,关税上涨压力主要还是落在货代企业肩上。对卖家来说,通过汇率对冲或小幅度提价,便能完全覆盖这部分成本。然而货代企业的情况截然不同,由于每个货柜需缴纳的税金大幅攀升,并且这些税金大多要由他们先行垫付,资金压力非常大。
为了缓解关税上涨造成的运营压力,众多货代企业纷纷上调运价。一位卖家透露:“今天货代又通知每公斤涨价 1.2 元。”
事实上,在上周末,货代已经有过一轮涨价,普遍涨幅为2元/公斤。随着关税不断加码,运价持续变动,目前上涨幅度已达到4 - 5元/ KG。部分货代企业甚至要求在途、在仓货物提前结清全款。
更为严峻的是,部分货代企业对发往美国的货物采取了停运措施。例如,深圳一家货代企业就发布通知,自4月10日起,暂停所有发往美国货物的装柜操作,所有在仓货物也将暂缓发货。
有货代算了一笔账:“5天前,1千万元可以做100条货柜(含尾端派送),现在只能做40条货柜(含尾端派送),看看这个对比,利润还是一样的,请问谁还敢做。”
据反馈,关税步步紧逼的同时,美线的查验率也在飙升。面对如此棘手的状况,货代们大呼:“全乱套了!”
有业内人士称,在这一波重击下,可能会有一批货代企业承受不住压力而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