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栏目: 亿恩观察 18小时前
简介:“对等关税”叠加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取消,这无疑给跨境圈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卖家、货代都急了。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美国时间4月5日零点生效),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美国时间4月9日零点生效)。
这里的“某些贸易伙伴”之中,就包含了中国,执行的对等关税为34%。若算上特朗普上任后连续加征的10%,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累计高达54%。
同一天,特朗普还宣布,计划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在5月2日起,从中国进口的小额包裹需缴纳其价值的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6月1日后,增加到每件50美元。
“对等关税”叠加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取消,这无疑给跨境圈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卖家、货代都急了。
货代:运价上涨1.5~2元/KG
一觉醒来,就迎接关税暴击,货代的天首先塌了。为何会如此?
核心在于成本的飙升。打个比方,以前每个货柜的关税成本是1000元左右,新关税实施后,费用直接蹿到了4000元,凭空多了3000元。如此迅猛的成本上涨,使得货代企业的运营压力急剧增大。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货代在关税成本大幅上涨的重压之下,为维持运营,只能将增加的成本向跨境电商卖家转移。
杭州一家货代公司发布通知称,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变动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美线产品的关税成本增加,公司决定,本周的货物都将加收2元/KG,已装船的在途货物不受影响。
深圳的一家货代公司也在关税补收通知中表示,公司需对2月10日00:00至3月4日24:00期间入仓的货物补收相应费用:
1、按千克计费包税渠道:补收0.5/KG;
2、按体积(方)计费包税渠道:补收100/CMB;
3、整柜不包税渠道:按实际申报价格计税,税率实际实销;
4、整柜包税渠道:40HQ高柜补收1000USD/柜、45HQ超高柜补收1200USD/柜。
一位货代接到的公司内部通知显示,目前在国内仓库的货物,一定要加收税金,客户同意加价后,才装柜。若客户不同意加价,要退仓,及时通知对应的操作和渠道同事,排柜就不排进去了。具体加价多少,等关务同事测算出结果。另外,途中的货物也要补收。
整体来看,当下货代普遍涨价1.5~2元/KG不等。并且,哪怕是已经处于运输途中的货物,也极有可能受到此次价格调整的波及。
尽管货代尝试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卖家,可不少卖家似乎并不接受。一位货代满脸无奈道:“客户都在退仓,业务根本没法开展,我只能休班了。”还有货代抱怨,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开发出来的新客户,就因为这一轮价格上涨,直接“飞”了。
卖家:涨价与否有待观望
切换到卖家视角,物流成本飙升已成为既定事实。他们叫苦不迭,甚至有人急得冲货代叫嚷“给我拉回来,我不发了”。但抱怨归抱怨,他们仍不得不直面一个棘手的问题:要不要提高商品售价?
“我进口的商品来自(中国)台湾,因此关税从原来的2.7%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2%。这是一个疯狂的高跳跃。”一位美国本土卖家表示,对于一些利润较少且有买家定期购买的产品,他不得不按照额外关税的金额提高产品价格。因为如果保持原价,就会亏本销售。对于其他利润率较高的产品,则采取观望态度,“但除非发生什么情况,关税金额下降,否则我很可能也需要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
不过,亿恩网在对部分国内卖家进行采访时发现,多数卖家目前都持观望态度。一位来自广州的亚马逊卖家透露,涨价的态势通常有明显滞后性,当下局势尚不明朗,他们奉行“敌不动我不动”的策略,只要竞争对手没有提价,自己这边也不会贸然涨价。
另一位深圳卖家也表示要让子弹先飞几天,“现在运价虽然是涨了,但,是离港起算还是靠港起算这个目前还不明确,对于亚马逊体系来说,一般小件的货,咬咬牙倒也还能啃下。”
实际上,结合过往经验来看,卖家向来不会贸然提高商品售价,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一、平台上同类商品众多,竞争激烈;二、消费者通常会对价格比较敏感,他们会在不同卖家之间进行比较,选择价格更优惠的商品;三、亚马逊的搜索算法会考虑商品的价格因素,如果卖家随意涨价,可能会导致商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下降,曝光量和流量减少,进而影响销量。
然而,成本上涨已成定局。卖家若不提高售价,就只能牺牲利润,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低利润甚至亏损运营,不仅会让卖家资金流紧张,难以维持日常运营,还会限制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阻碍企业拓展业务。
双重不利因素叠加,是时候找新出路了
美国新推的关税政策,看似 “一视同仁” 地向全球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实则 “剑指” 中国。因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中国周边国家,同样被征收更高关税,反观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远离中国的国家,却仅需承受10%的基准关税
早些时候,为突破关税壁垒,卖家们各出奇招。像天元宠物、道通科技、乐歌股份等众多有实力的上市大卖家,纷纷投身东南亚,斥巨资建厂。还有一些卖家,将产品运往东南亚,借 “越南制造”等名头出口美国。但如今,这些苦心谋划的应对之策都“失灵”了。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前文提到,在今年5月,美国还会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双重不利因素叠加,在短期内,许多中小亚马逊卖家,尤其是Temu、SHEIN等平台的卖家会受到非常大影响。
众所周知,SHEIN和Temu长期依赖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以直邮小包方式将大量低价商品销往美国。以Temu为例,其从中国直发的货物占比较高,2024年约73%的货值依赖中国直邮。(数据来源:美国海关)
这种运营模式高度依赖小包免税政策带来的成本优势。一旦该政策取消,此类包裹将面临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6月1日后,增加到每件50美元),即使低申报,成本也会大幅上升。怎么办?
有卖家分享了三种测试过的替代方案,分别是T11 模式、T01模式,以及通过其他国家转口并继续采用 T86 模式。不过,有货代告诉亿恩网,在目前政策下,T11一样要加征关税,而T01是不能清小包裹的,卖家要走,只能冲货,风险很大,并不建议。另外转口方案有用,但耗时会非常长。
既然关税加征已经避无可避,亿恩网建议卖家重点做好两件事。
卖家当务之急是果断涨价,摒弃过往牺牲自身利益、给外国消费者送福利的做法,将盈利放在首位。长期来看,一定要考虑其它市场,例如欧盟、东南亚、拉美、俄罗斯等。不可否认,进入这些新市场不仅需要投入时间,还得跨越政策法规、文化习俗、市场竞争等诸多门槛,但为了实现长久发展,这些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Marketplace Pulse日前报道,尽管亚马逊持续扩展国际市场,但近70%的卖家仍仅活跃在单一市场,真正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卖家不足1%。可见卖家的扩张空间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