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赵恒 栏目: 亿恩观察 4天前
简介:每隔一段时间,亚马逊就要给卖家整点“惊喜”。
一场突如其来的系统故障席卷了全球亚马逊卖家的后台。
页面打不开,卖家疯了
近日,有大量卖家反馈称,最近几天后台的退货管理页面好像出问题了,无论怎么刷新都显示白屏。
据其中一名卖家称,自己尝试了多个办法,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无论是Chrome、Safari还是Firefox浏览器,PC端或移动端均无法加载退货管理页面。
结合部分卖家反馈,受影响的站点包括美国站、欧洲站和日本站在内的多个站点,其中以美国站卖家受影响最为严重。
对于卖家来说,退货管理页面无法加载,会对日常业务产生不小的影响。
在深圳坂田的某办公园区,一名主营家居用品的卖家向我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数据:
“两天内积压49个退货请求,其中有23件高价灯具因超时未处理被自动退款。更糟糕的是,有客户直接将产品扔进泳池拍照索赔,亚马逊却以'未提供退货指引'为由扣除了店铺保证金。”
此外,多位卖家发现,在页面崩溃期间,亚马逊的A-to-Z索赔自动通过率异常升高。受此影响,不少卖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个被戏称为"黑带危机"的技术故障(因页面仅显示黑色导航栏得名),可能会给无数中小卖家造成短期难以恢复的影响。
另一方面,退货管理页面打不开,卖家无法处理买家的退货申请,消费者可能会因沟通受阻而情绪失控给店铺留下差评。
“想给人退款也退不了,什么情况啊?”
“页面缓存也清了,按F5刷新了一万次,然而没什么用。”
然而,眼看着大批卖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亚马逊却并没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亚马逊官方回应
面对页面宕机的局面,卖家们决定寻求平台的帮助,然而却并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亚马逊客服团队的标准化话术,在这场危机中演化成点燃卖家怒火的助燃剂。
资料显示,在卖家论坛的官方回复中,亚马逊客服人员(账号显示为Seller_Support_Team)面对卖家的质疑连续使用预制话术模板:
"Can you please share your reported support Case IDs...(能否提供您的案例编号)"
"I shared these reports with our partner team(已将问题转交技术团队)"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see any changes(请告知是否问题解决)"
这种三段式应答暴露出三个致命问题:1. 责任转嫁机制:通过要求卖家自证系统故障,将举证压力转移至受害方;2. 时间消耗策略:每个"检查-反馈"循环平均耗时7.2小时,人为拉长处理周期;3. 信息黑箱化:所谓"partner team"的真实工作进度完全不可追溯。
一名深圳卖家展示了自己经历的窒息沟通记录:在连续提交17次Case后,收到的回复却是如同复读机般重复相同话术。"这就像在和AI聊天机器人搏斗",她指着长达43页的邮件记录,"每次沟通都要重新解释问题,仿佛之前的对话从未发生。"
此外,有卖家收到客服声称"the team did fix an issue(技术团队已修复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经查询后,亿恩网发现,大约两个月前就曾有卖家反馈过类似情况,但当时这一问题的影响应该十分有限,因此没能进入大众卖家的视野。
其实当时已经有官方客服发现了这一问题,但也仅提供了常规的开case解决路径。如今这一问题开始大规模爆发,不得不让人质疑亚马逊面对技术问题时的处理能力。
出现BUG已成亚马逊惯例?
亚马逊的后台系统崩溃似乎正在呈周期性趋势出现。
从订单管理模块瘫痪到广告系统数据错乱,从库存显示异常到如今的退货页面崩溃,平台技术故障已形成清晰的爆发周期。
2023年一场持续39小时的订单系统崩溃,直接导致深圳某大卖价值270万元的蓝牙耳机因超时发货被批量取消;2024年Prime Day支付网关宕机,让杭州女装卖家价值83万的晚礼服订单永久消失。
前亚马逊AWS工程师透露,亚马逊卖家后台仍在使用早期开发的Monolith架构,其因架构问题存在多项致命缺陷。
更危险的趋势在于,亚马逊正将越来越多的决策权交给机器学习模型。本次事件中,A-to-Z索赔自动通过率异常飙升也和系统误判有着直接关联。
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每一次系统崩溃都在加速卖家向独立站和其它平台逃离。与此同时,Temu、SHEIN和TikTok Shop等竞争对手也在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凭借激进的补贴政策蚕食亚马逊的卖家与客户群体。
随着中小卖家的耐心逐渐被消耗殆尽,不排除未来会有批量卖家出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