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交易数据给对外贸易不断带来“惊喜”,平台的力量成为关键。今年8月,亚马逊上线了国际精品馆,截至目前涵盖了625个精心挑选过的品牌。10月29日,亚马逊开通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的服务。在亚马逊“进口直采亚马逊国际精品店”的页面,消费者可以享受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六大海外站点的国际选品。11月11日,亚马逊中文网站的“亚马逊海外购”商店试运行。在阿里大举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亚马逊已反向进攻中国市场。另外,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京东也通过微信的熟人社交,开通了海外促销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开通的速卖通和淘宝海外两大平台,目前已覆盖了2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针对海外外籍人士和海外华人市场。在俄罗斯,速卖通已经成为最大的在线购物网。数据显示,从流量和GMV(平台交易额)方面看,淘宝海外居于香港地区电商类平台首位,在我国台湾地区则位列第三位。
除了平台构建,物流体系也在不断国际化,各大快递公司的海外业务不断扩展。据悉,顺丰、申通、中通、圆通等快递公司分别开展海外仓储、跨境转运、海外自提等业务。菜鸟网络已建立了覆盖全球五大洲的海外仓储网络和航空干线资源能力,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推出了8000个境外自提点。中国邮政建立了对俄罗斯的专线物流,利用速卖通的电商平台能力,大量集货后专线直运到俄罗斯,使得俄罗斯人的收货时效由过去的60至90天缩短至35天以内。
随着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支付领域在近年也得到拓展。在香港,八达通、PPS等已支持淘宝海外的支付。在台湾,玉山银行、花旗银行与淘宝海外达成合作。今年双十一,支付宝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达到1.97亿笔,同比增长336%,单日交易峰值达每分钟285万笔。支付宝10月中旬披露的数据显示,移动端的支付宝钱包用户数已经超过1.9亿,日常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已经稳定在4500万笔以上,日常的笔数就超过了2013年双十一创造的4518万笔的全球移动支付峰值。
跨境电商发展面临诸多阻碍
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都在加大对亚洲经济强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跨境电商带来压力,同时一些地区的法律和政策空白以及海外部分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也制约了我国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有专家表示,一些国家、地区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等差异,导致了贸易政策的限定,甚至是排他性。
此外,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国家网银业务应用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甚至有些银行不提供网上服务,使得网络支付受到限制。本次双十一,支付宝虽然未出现大范围拥堵,但确有部分用户反映体验不佳。
海外物流失衡也制约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在一些新兴市场,过去的网购基础并不发达。2013年以前,巴西网购货物平均要65天才能到达。俄罗斯的快递和邮政业务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区较为发达,但是远东等地区物流仍然很滞后。
商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商家的诚信,特别是跨境电商,直接关系到中国商人的形象。双十一前夕,质检总局以“神秘买家”方式从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抽查了359家企业生产的502批次电子商务产品,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不实情况严重,例如羊绒针织服装不合格的16批次产品中,11批次甚至未检出羊绒成分。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要想持续发展,必须练好内功。
(编辑:亿恩 Serry)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微信:(enecnews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转载本文不得修改标题及原文,并保留来源以及原文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索权利。